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宁夏石嘴山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断绝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礼记》中说:“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孝悌)。”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孝悌以尊长为前提    B. 孝是儒学核心内容

C. 儒学强调三纲五常    D. 儒学维护封建等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题文)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 孔子地位低下,

B. 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

C. 受其它学派打击

D. 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C.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B.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

A. 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

B. 以礼为工具恢复周王室的统治

C. 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

D. 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赏……则上尊而不侵。”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A. 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 以法治国,厉行赏罚

C. 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D.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题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解为:“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达到“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的效果。这表明儒家的“无为”

A. 植根于道家的无为思想

B. 与道家的实施路径相同

C. 始终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D. 要求君主作为道德典范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务当其义,若四时;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恶戾,任德远刑,若阳阴;此之谓能配天。”该思想提出者是

A. 荀子

B. 韩非子

C. 董仲舒

D. 王阳明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凶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A. 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B. 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C. 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 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

B. 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

C. 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D. 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大体上,儒家对佛教,排斥多于调和,佛教对儒家,调和多于排斥;佛教和道教互相排斥,不相调和(道教徒也有主张调和的)。”材料中的现象出现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 汉武帝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明末清初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冯天瑜教授认为:“唐代的三教(儒学、道教、佛教)并行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人们不以一教为尊,亦不必以自己的信仰去屈从于一尊意志。”这种“三教并行”政策

A. 导致唐朝统治思想混乱

B. 导致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 使佛教成为统治思想

D. 使道教取代了儒学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唐代张彦远在其美术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品评绘画的标准分为五等,即“自然”、“神”、“妙”、“精”、“谨细”,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这反映出张彦远的绘画理论(     )

A. 强调以山水画为精髓    B. 与文人画的思想一致

C. 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D. 重视绘画的教化功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图漫画《一团和气》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 隋唐时期形成了思想体系

B. 使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C. “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

D. 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程颐说:“克己则私心去,自然能复礼,虽不学文,而理意已得。”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是

A. 理是世界本原

B. 存天理,灭人欲

C. 心外无理

D. 吾心即是真理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 劝导百姓遵循某种生活秩序

D.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朝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数量

2人

5人

21人

710人

7098人

 

 

A. 政府治国严谨

B. 妇女地位有所上升

C. 儒学地位衰落

D. 理学摧残人性的一面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 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 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 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 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黄宗羲主张在边境地区方镇,“务令其钱粮兵马内足自立,外足捍患。田赋商税听其征收,以充战守之用。一切政教张弛,不从中制。……终其世兵民辑睦、疆场宁谧者,许以嗣世”。其主张意在

A. 实行分裂割据

B. 限制君主权力

C. 彻底否定封建制度

D. 实行民主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上述材料反映出顾炎武

①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

②倡导崇实致用的学术风气

③胸怀天下的文化自觉

④主权在民的政治诉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橫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 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B. 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 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学者高汉城在《中国文化历程述略》中指出:“明清王朝的嬗递……促使部分胸怀‘亡国之思’的文化人,对‘古今之变’、‘天地之理’作一番重新思考。”他们提出的主张

A. 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

B. 否定了封建制度

C. 描绘了资本主义国家蓝图

D. 强化了农本商末观念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黄晓军在《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中写道:“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这反映出

A. 明末清初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他们彻底否定传统儒学的地位

C. 他们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 他们对未来社会有一个完整的构想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题文)宋代,形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清末民初,“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儒学无法实现自身的突破

B. 家族观念向民族国家观念发展

C.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忠孝义

D. 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的历史趋势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统一中国的秦王朝、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你认为它们在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 发展经济

B. 武力掠夺

C. 制度创新

D. 科技强国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与下列人物的思想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但丁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其共同点是

A. 强调等级

B. 关注理性

C. 重视智慧

D. 注重修养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A. 敢于挑战权威    B. 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 忘恩负义    D. 求知欲强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被起诉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有关。”在《云》中,苏格拉底是一个教授诡辩术的人,主人公的儿子从苏格拉底那里学会诡辩之后,跟父亲争论,说儿子有权打老子,父亲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所”。据此可推知

A. 戏剧是古希腊的政治演绎

B. 古希腊社会舆论丧失管制

C. 文化发展影响社会价值观

D. 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代表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A. 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

B. 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

C. 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D. 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誉。对该作品主题表述准确的是

A. 倡导社会契约

B. 主张民主政治

C. 反对宗教信仰

D. 肯定人的价值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材料中的“此时”是指

A.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    B. 公元4世纪至公元13世纪

C. 公元14世纪至公元17世纪    D. 公元17世纪至公元18世纪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

A.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 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 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

D. 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想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人的解放——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一文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力图把人类生活世俗化,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理性时代”是指

A. 神学禁锢人们思想的时代

B. 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C. 民主和科学的光明时代

D. 没有宗教的无神论时代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B. 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C. 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D.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详细信息
40. 难度:困难

据史载,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后,长安的商业中心东市已经有商家印的字帖、医书出卖。过了二十多年,民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印纸”,作为商人交易、给税的凭据。该段记载主要表明

A. 雕版印刷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 唐政府对印刷业的支持力度较大

C. 雕版印刷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D. 雕版印刷技术在唐后期日臻成熟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题文)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齐民要术》

D. 《本草纲目》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中国最早发现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天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材料认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 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

B.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C. 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D. 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对于中国古代汉字表述正确的是

A. 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

B. 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

C. 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

D. 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书法家欧阳中石说:“每个人的字都有差别,正像每个人的面孔不同一样。其实,人的面孔有多大的区别呢?眼睛、鼻子、嘴……的部位已经非常固定,然而人的妍媸差别竟如天渊,有的实在难看,有的能够倾国倾城。字的书写也正是如此。”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 书法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风格之别

B. 书法作品优劣有别特点各异

C. 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

D. 欣赏书法作品之前应先了解作者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如果想了解宋代汴京的建筑、交通、商业和市民生活,可以参考的艺术作品是

A. 《女史箴图》

B. 《送子天王图》

C. 《富春山居图》

D. 《清明上河图》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基础逐渐瓦解……

—摘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摘自《汉书·循吏传》

材料三:一个汉代青年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遴选到中央,又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以及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到西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在欧洲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中意大利、德国、法国都有着特殊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它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它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文艺复兴不是民众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还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

历史学家贵查第尼在1529年写道:“再没有谁比我更憎恶祭司的野心、贪婪和放荡了……尽管如此,我在己任教皇教廷中的位置,迫使我只得为了切身利益希求他们伟大。但是,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缘故,我早已像爱自己一样爱马丁·路德了。”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三为什么130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德国人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而葡萄牙人则发现了去印度的航线。……从此,尼德兰取代意大利,成为东西贸易的必经之路。1517年,马丁·路德……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烽火,并最终导致教会的分裂。……对于意大利来说,教会分裂意味着财源的枯竭。

—(德)迪特里希·施万尼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造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的原因及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3)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衰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详细信息
49. 难度:中等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个激荡的时代,它所统辖的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北宋兴起的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一位文学家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缺)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代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的影响。

(4)结合宋代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某一方面的新变化,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详细信息
5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

材料二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材料三(下图)

材料四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展示了矫健挺拔和叱咤风云的气魄。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2)除材料二所述外,宋代著名词人还有谁?说明其词风特点。

(3)据材料三中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代戏剧艺术发展的概况?

(4)材料四中,为什么“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