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天水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学段(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掌管苑囿、田猎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作者实质上主张

A. 农为邦本

B. 重农抑商

C. 农、工、商三业平等

D. 士、农、工、商四民平等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题文)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及煮盐,如违将施以‘钛(脚镣)大趾’之刑。”这一经济措施

A. 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

B. 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C. 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悖

D. 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丝织业的规模扩大

C. 生产部门分工细致

D. 机器生产成为新宠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现象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B. 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C.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具是铺席买卖”

D. 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了“商业革命”。下列现象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①欧洲与亚、非、美之间的贸易发展起来

②美洲所产的玉米、烟草落户欧亚大陆

③非洲所产的咖啡成为欧美人们的日常饮料

④一些特权公司控制了国内外贸易

⑤东西方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③④

D. ①②⑤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变成“野蛮人”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造就的巨大财富

B. 工业城市造成的环境污染

C. 工业革命推动的殖民掠夺

D. 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性贪婪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数据表明,1851年至1871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用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1871年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力口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这种变化最能说明

A. 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 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D. 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与下表反应的现象相关的是1800-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单位:10亿美元)

①蒸汽机广泛用于交通运输

②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

③工业国以武力迫使落后国家通商

④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合177.6675吨),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根据材料近代苏南地区的养蚕业

A. 近代逐渐发展衰败

B. 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重要组成

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 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A. 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

B. 重工业和轻工业

C. 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D. 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及阶级力量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 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 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 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 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历史性变革”是

A.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1952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年份

农业总产值

轻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

1953

103.1

126.7

136.9

1956

120.5

173.3

262.3

1957

124.8

183.3

310.7

 

 

A. 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

C. 经济建设出现急躁冒进倾向

D. 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模式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这是全国工作着力点转移后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大战役。对比1960年“八字方针”,两者提出的相似背景是

A.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B. 自然灾害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C. 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

D. “左”倾错误得到有效抑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④浦东的开发开放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A. 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 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 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D. 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 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人中国社会

B. 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C. 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D. 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出

A. 对社会生产的调节

B. 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 企业“经营者革命”

D. 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三则材料均反映出下列哪种经济现象的特点

A. 福利国家制度

B. 第三产业

C. 经济全球化

D. 知识经济(新经济)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

A. 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C. 反思了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D. 客观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历史学家黄安年评价某经济体制改革“在冲击旧有模式方面的勇气上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他评价的最有可能是

A. 苏俄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余粮收集制

B. 苏俄采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 戈尔巴乔夫推行企业租赁和承包制度

D. 赫鲁晓夫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致使地方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 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B. 过于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C. 强调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D. 高度集权无视民生改善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苏联史学家闻一在《凯歌悲壮》中将苏联历史分为“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五个专辑,下列最能体现“剥夺年代”的是

A. 余粮收集制

B. 固定的粮食税

C. 农业集体化

D. 大规模开垦荒地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苏联经济在“八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比较简表

A. 赫鲁晓夫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

B. 勃列日列夫时期注重发展重工业,与美国搞军备竞赛

C. 戈尔巴乔夫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

D. 赫、勃、戈改革的失败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A. 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 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C. 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 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 《关贸总协定》签署

C.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才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

B.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C. 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

D. 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80年的7.4倍,年均增长9.5%,农村两亿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

材料二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工业复兴法等等。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材料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对苏维埃执政不久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曾有过一次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试解邓小平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一次评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和调整?根据材料三回答政策调整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作出的历史贡献。

(3)依据材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邓小平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在《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中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材料二《漫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的赌局》

材料三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经济全球化第二阶段最突出的体现是什么?20世纪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阻碍了全球化进程?

(2)有人说,当今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是最大的赢家,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如何开始与世界接轨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又是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