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评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

1952年

1957年

1962年

1965年

47.6

26.4

13.2

9.5

 

 

A. 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束

B. “左”倾错误影响经济

C.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 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一五”计划期间,农业发展缓慢,如1954年,农业生产未能完成计划,导致工业生产缺乏原料,从而影响了工业发展计划的实现。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我国政府开始

A. 加速农业改造的进程

B. 缩减粮食征收指标

C. 减缓工业化建设

D. 加快革新农业生产技术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建国后,政府发动了一次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其宗旨是提高农业产量、防止富农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对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A. 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    B. 主要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C. 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    D. 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60%以上。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成本降低29%。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 苏联的大力援助

B. 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C. 原有的工业基础

D.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

A. 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

B. 减轻农民负担

C. 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D. 改革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08上海历史)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读1957~1962年中国粮食出口和进口统计表(单位:千吨),下列相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出口

2092.6

2883.4

4157.5

2720.4

1355.0

1030.9

进口

166.8

233.5

2.0

66.3

5809.7

4923.0

 

 

A. 1957~1960年粮食递增得益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

B. 1960~1962年粮食逐年递减与严重的自然灾害相关

C. 1960~1962年粮食递减反映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D. 1961~1962年大量进口粮食是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 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 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题文)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哪一经济理论

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题文)1984年10月,中国国家计委(计划经济委员会)指出:“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这项规定的出台表明

A.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国家给企业以一定的自主权利

D. 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充满活力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上述认识的变化反映出

A.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基本建立

B. 党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做出了最科学的论断

C.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D. 计划经济体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障碍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根据傅斯年的观点,通过下图可以看出( )

A. 政策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 城镇居民增收意识比农民强

C. 城市改革促进了农村改革

D.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增大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

19%

30%

164万吨

26%

93%

535万吨

296%

580%

1.3亿吨

96%

210%

193.4亿千瓦时

166%

320%

原油

146万吨

235%

 

 

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进与深化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材料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基本特征包括:

一、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材料一中“基本经验”具体指的是什么?党在新时期的改革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存在怎样的相似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按下方第①点的概括样式,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补充完整。(每点概括的字数不超过8个字。)①产权明晰、②、③、④。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政治背景。指出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