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三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题文)中共在某次大会报告中称“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这一论断说明当时我国

A.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完全建立

D. 完全融入进全球化浪潮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我们从《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

A. 1949年

B. 1956年

C. 1966年

D. 1978年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题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C.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 中共十五大上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

④市场调节为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题文)1979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外开放的两个省份是(    )

A. 广东、上海    B. 广东、福建

C. 广东、海南    D. 福建、海南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77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A. 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 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题文)邓小平说: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以下措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建立人民公社 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发展乡镇企业 设立经济特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D.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特殊在

A. 政治制度不同    B. 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不同

C. 它与中央关系不同    D. 权力大于其他省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79年,邓小平在广东提出在那里“划出一地方来,叫特区。…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后中央确定给予特区更多的主动权。据此,“特区”的“特”主要是指(   )

A.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B. 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C. 给予特殊的资金支持    D. 拥有特殊的地理条件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促使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科技领先,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国力增强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目前,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群构成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发展已趋向成熟,并在很多方面走在了三大城市群的前列。其原因  (   )    

①毗邻港澳台的区位和文化优势,已实现与港澳台的区域内零关税

②改革开放后,国家对珠江三角洲进行持久的政策扶持

③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

④新中国成立初期奠定的良好经济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

A. 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C. 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全球化的世界需要中国,开放的中国也需要全球化的世界。2001年中国加入的经济组织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上海合作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B. 都面临政治经济发展问题

C.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D.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79年春,陈云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缺点,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这一认识反映出当时

A. 计划经济体制被彻底否定

B.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施行

C.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进步

D.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探索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题文)萧功秦指出,极“左“思潮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了绝境,而摆脱这一绝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不断进行的政策调整。“调整”的最大成就是

A. 成功选择了西方式市场经济模式

B. 建立了依法治国的新的执政模式

C. 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D. 彻底摆脱了“左”倾错误的束缚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英国某学者曾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立足于(  )

A. 民主政治的建设    B. 思想的大解放

C. 发展生产力    D. 推进全球化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1年,明朝万历年间,一台庞大的机械钟表出现在京城街头。这是罗马天主教教士利玛窦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皇都北京,回荡起现代工业清脆的声音。但在一个习惯用暮鼓晨钟计时的王朝,那是一个与世界无关的“北京时间”。远离世界的中央帝国,即使偶有现代化的声响扰乱清梦,却依然在沉睡中浑然不觉。中国远离着世界,世界却在现代化进程中突变。……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发端于欧洲的世界近代史,都是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节点作为时间标志。在这个时间体系里,中国是一个落后者。鲁迅先生慨叹,仿佛时间的流逝,独与我们中国无关。

材料二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在这块曾被称为“停滞的帝国”的土地上,奔驰的时间划出一道人类发展的炫目曲线……在60年的岁月、不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表”,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对表”,与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对表”,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在短短60年里,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今日世界,“北京时间”已经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举足轻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前“北京时间”几乎与与世界无关的原因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时间”由“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变得“举世瞩目”甚至“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