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2019届高三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题文)据载,清朝初年尝用西方历法,遭到杨光先(清朝官员)的激烈反对,康熙便让杨光先与南怀仁(西方传教士)当众测试天象,结果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误差不断,杨随后被革职。下列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

A. 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落后于世界

B. 康熙帝显然不信任朝廷中的汉族官员

C. 康熙帝能够吸收和运用西方先进科技

D. 杨光先是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文化侵略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题文)CCTV-2《鉴宝》节目展出一幅名画,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应,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画具有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特征。下列绘画作品的特征与该幅名画相同的是(     )

A. 《人物驭龙图》    B. 《洛神赋图》

C. 《墨梅图》    D. 《步辇图》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A. 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

B. 诗歌的抒情性

C. 诗、画具有互补作用

D. 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 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数学著作

B. 元朝郭守敬的《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C. 氾胜之的《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D. 中国古代医药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题文)南宋《梦梁录》记我“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针盘”的主要作用是

A. 观测天象

B. 辨别方位

C. 测量风向

D. 记录行速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 )

A. “指柳公权,指颜真卿    B. 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

C. 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D. 是宋元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宋代由于生产增加,经济繁荣,以致产生了一种和唐代不同的文化。在这段叙述里,从由于到以致中间,需加入那一个选项,才能使其因果关系更为合理(  )

A. 君主权力扩张,相权萎缩    B. 重文轻武,理学盛行

C. 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D. 城市兴起,生活多样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题文)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成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但是,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比其他两者晚了很长时间。其主要原因是

社会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对戏曲文化不感兴趣

直到宋代城市商品经济才发展成熟,市民阶层壮大

科举考试占据中心位置阻碍了戏曲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B.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C. 造成中国人盲目自大故步自封

D.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绘画内容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是

A. 稚拙线条、简单的色彩图案,将人物、动物形象的几何图案画在地面或墙壁上

B. 开始出现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帛画。

C. 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体现在绘画艺术作品中。

D. 以人物画为主,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实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印刷术的革新

B. 造纸术的改进

C. 装订技术的提高

D. 科举制的盛行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

A. 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B. 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C. 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

D. 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

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

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观察下面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他的书法体现了

A. 运笔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B. 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C. 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表达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

D. 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平庸无奇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题文)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勘称国之瑰宝。教育部决定20083月到2009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下列各项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 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昌盛期

C.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 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意指高低),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明朝

A. 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    B. 西学东渐使中西科技密切交流

C. 与西方相比科技水平已经落后    D. 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 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 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 “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 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戏曲的精华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某同学读到一篇论文,文中的关键词有三大发明、“存天理,灭人欲”、词、关汉卿等,这篇论文的题目最有可能是

A. 《三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B. 《论宋元文化的高度繁荣》

C. 《关汉卿与元曲》

D. 《商品经济与词的发展》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皇帝不专制,文人言论自由,社会经济发达,商业繁盛,人民富足的时代。这可能是对下列哪个时代的描述( )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宋代词人中,有一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这位推动了宋词突破性发展的词人是

A. 柳永

B. 李清照

C. 苏轼

D. 辛弃疾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元朝书法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形式美的追求,如赵孟頫鼓吹“用笔千古不易”。明末清初的书坛呈现出放浪笔墨、狂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气,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遏止的情绪表现。这种状况表明

A. 书法艺术具有求异求新的特征

B. 书法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C. 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不断完善

D. 书法艺术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题文)余秋雨说:“在我看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 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 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C. 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 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路途堵塞,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舒其拂郁感慨之怀”,表达他们在那个历史时代的悲愤、苦闷与抗争,推动了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艺术成就是

A. 南戏

B. 元杂剧

C. 昆曲

D. 京剧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传统的中国文化所营造的封建社会环境时间较长,统治阶级对文化学术的高压禁锢政策,长期的传统文化中的保守趋向和科举选士等,都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这说明

A.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B. 我国古代科技产生于百姓生活的实践中

C. 中国古代科技对中外均产生了经济效益

D. 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黄庭坚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后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个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领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的运笔、结构等方面变更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庭坚书法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黄庭坚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中国的戏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在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它呈现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时代带有巫术色彩的歌舞活动。周朝开始由职业演员“优伶”替代巫师。汉代出现了“百戏”的繁荣局面。宋代适应市民口味的文化娱乐形式获得长足发展,戏曲步入了它的形成期。北宋灭亡后,宋杂剧南下北上一分为二。南下杂剧与南方地方音乐、民间戏融合而成我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正式戏曲形式——南戏。而在北方,以金院本和北方音乐为基础的一种戏曲形式也迅速成熟起来,这就是元杂剧,或称北曲杂剧。元杂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宾白、舞蹈、演奏、歌唱融为一体,开辟了我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到了明代,在吸收了元杂剧北曲基础上形成的新戏曲形式——传奇取代了杂剧在剧坛的主导地位。清康熙年间,由“南洪(洪昇)北孔(孔尚任)”创作的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都是在亡国之际于爱情和国难之间寻觅历史的兴亡之感和人生之慨,引起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思考,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摘编自《中国戏曲史钩沉》

材料二

    钱玄同说,“要中国有真戏,非把中国现在的戏馆全数关闭不可”,“如其要中国有真戏,这真戏自然是西洋派的戏”。

    傅斯年自言“对于社会上所谓旧戏、新戏,都是门外汉”,却声称“中国旧戏,实在毫无美学的价值”。“现在流行的旧戏,颇难当得起文学两字”。

    同样自称“门外汉”的同作人,断言中国旧戏该废的理由是“从世界戏曲发达上看来,不能不说中国戏的野蛮”和中国旧戏“有害于‘世道人心’”,“至于建设一面,也只有兴行欧洲式的新戏一法”。

——摘编自陈平原《触揽历史与进人五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学者谈“旧戏”的社会背景并对其观点加以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