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题文)198410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对以上决定认识£确的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泾济体制

B. 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

C. 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

D. 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迈出的第一步是

A. 建立经济特区

B. 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开发和开放浦东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该材料出自

A. 《论人民民主专政》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

C.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党和政府

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7811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A. 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C. 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D. 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题文)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这里的 创新具体是指

A. 按劳分配制度的创新    B. 科学技术的创新

C. 政治制度的创新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题文)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A. 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 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C.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建立

D. 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改革开放 土地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被选择,并不是对合作组织的抛弃,而是对人民公社体制蕴含的“政府强制抽租”模式的内生反抗,是政府降低对农业资源的强制抽取程度支撑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信念,并使之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稳定。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A. 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B. 使农民的实际经济收益提高

C. 取消了农民对国家的义务交售

D. 彻底改变了农业集体所有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一五计划”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 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 改革开放初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缺乏本质的认识

B. 改革需要经历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漫长过程

C. 人民群众的自发行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

D. 中央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在一些地方遭到抵制,难以实施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供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

A. 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 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 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D. 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上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材料中的“新经济体制”指的是

A. 计划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宏观调控体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C. 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D. 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题文)中国在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一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出中国

A. 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B. 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发展是硬道理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③④①② D. ①④③②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记载:“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这一记载说明我国

A. 全面推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B. 继续坚持农业集体化道路

C. 改造了农村的基层政权机关

D. 正在变革传统的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雁塘头的17户社员,1978年以前只有一块手表、一台收音机和一台缝纫机,到1981年有了16块手表、15台收音机和7台缝纫机,还增加了两辆自行车。雁塘头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B. 实行包产、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C. 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79年创办的《计划经济研究》学术期刊,先被更名为《经济改革与发展》,后又再次被更名为《宏观经济研究》。这反映了我国

A. 传统社会主义的研究价值下降

B. 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

C. 推广了凯恩斯主义的成功经验

D. 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毛泽东此论

A. 阐明了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B. 重申了必须继续借鉴苏联模式

C. 主张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 引发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题文)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由此可见国有企业改革

A. 要改变企业的所有制结构

B. 目标是建立西方自由企业制度

C. 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D.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民谣唱到:挖粮队,真厉害,进了家门找布袋;翻了箱,倒了柜,粒粒粮食装起来;哪个敢吭一声气,揪着脖子捆起来;先来一场大辩论,不服再游一回街。该民谣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肘期

D. “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财政困难依然严峻

B.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产业结构趋于均衡

D. “八字方针”的推行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紊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己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共十六大报告

(l)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