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是(   )

A. 北约建立    B. 不结盟运动兴起

C. 欧盟成立    D. 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题文)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 军事冲突的加剧    B. 根本利益的趋同

C. 意识形态对立的淡化    D. 国家实力的消长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前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党的领导人彼得·谢列斯特在1962年11月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当时处在战争的边缘。总而言之,我们制造了这种无法收拾的军事紧张局势,然后又想从中脱身。”日记中谈及的是

A. 华约组织建立

B. 朝鲜战争爆发

C. 越南战争爆发

D. 古巴导弹危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一个是自由制度,一个是极权政权。其中后者是指:

A. 君主专制制度    B. 法西斯主义残余

C. 君主立宪制度    D. 社会主义国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基础是(   )

A. 反对法西斯主义    B. 谋求和平、民主

C. 美苏实力均势    D. 两在阵营的对立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1年3月20日,由利比亚内乱演变成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战争,引起全世界人民对利比亚局势的关注。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当今世界

A. 正义战胜了邪恶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C. 呈现多极化趋势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防止东欧国家的离心倾向,加强苏联与东欧各国的经济联系,1949年“经互会”成立。1967年,为加强西欧经济联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成功建立“欧洲共同体”。这表明

A. 两大阵营在政治领域对抗激烈    B. 政治局势造成世界市场的分裂

C. 两极格局形成冷战进入高潮期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冲击美苏霸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91122519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个春秋的苏联锤子和镰刀国旗,在暮色中被匆匆降下。在同一根旗杆上,俄罗斯白蓝红三色国旗徐徐升起,苏联从此成为历史。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的直接影响是(    )

A. 出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B. 多极格局形成

C. 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完全消失    D. 两极格局瓦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 4%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

B. 西欧关税同盟的形成阻碍了东西欧联系

C. 国际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推进

D. 苏联模式的引入迟滞了东欧现代化进程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题文)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 都是“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是以经济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 目的都是反苏反共以遏制共产主义

D. 都是以美国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阿登纳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在于

A. 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

B. 增强欧洲力量以此摆脱美国控制

C. 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 增强欧洲对抗苏联的力量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某组织规定,参加它的国家会议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A. 联合国    B. 华约组织

C. 不结盟运动    D. 欧洲共同体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

A. 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

B. 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

C. 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

D. 在新格局未明的状态下世界大国蠢蠢欲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它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上述评论针对的是

A.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与会国认为:“战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如此严重的后果威胁着人类……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这次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亚非会议

D.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材料所述“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

A. 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B.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C. 新中国实力的增长

D.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世纪60-70年代,基辛格提出五极世界理论。认为在未来十年乃至20世纪以后的岁月里,世界上将存在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中国、日本和西欧。这说明基辛格认为

A. 美国失去大国地位

B. 两极格局走向尾声

C. 中国融入世界潮流

D.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红场上的人们看到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这次更换国旗给欧洲带来的影响是

A. 促成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统一

B. 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C. 导致美国进一步加强对欧洲的控制

D. 社会主义理论在欧洲彻底破产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

A. 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

B. 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

C.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 中国与印度将成为主导世界的国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题文)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危机重重。惠誉国际(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表示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所有欧元区国家评级都将被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欧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通胀应该会在2013年初降至2%以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欧元启动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欧元区的形成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完成

欧元的使用有利于欧盟经济的发展

欧元的使用引发了希腊等国的债务

危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A. 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B.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C.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70年代以来,日本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 日本开始成为经济大国

D. 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这项计划实际上是

A. 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 导致当代政治格局不稳定和动荡的产物

C. 以经济的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D. 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的主张是

A. 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B. 组建超国家的世界政治联盟

C. 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D. 多角度理解政治文明发展进程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盟,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

由单一经济部门扩展到多个经济领域 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

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 由追随美国到要求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4月,美国副国务卿提出“美国可以对欧洲提供援助,但这次美国必须操纵局势!”6月5日,美国提出“复兴计划”必须尊重欧洲国家主权,如果不能争取到欧洲所有国家同意,那就在部分同意的国家实施。如果苏联不同意,那么分裂欧洲,制造矛盾的责任当然也就由苏联承担。6月27日,英法苏三国外长会于巴黎。3天后,苏联宣布退出会谈。

—陈雨露、杨栋《抢钱的世界:全球货币通史》

材料二:1956年春,铁托和纳赛尔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会谈,最早提出了“不与集团结盟”的主张。同年7月18—19日,铁托又同尼赫鲁和纳赛尔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会谈,发表了著名的《布里俄尼声明》,表示肯定万隆会议的精神,提出积极和平共处和致力于团结所有非集团国家等不结盟的主张。这一声明很快得到了印尼总统苏加诺和加纳总理恩克鲁玛等许多著名政治家的响应。1960年秋,铁托和尼赫鲁、纳赛尔、苏加诺和恩克鲁玛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金重远《战后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复兴计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简述苏联“退出会谈”后,应对“复兴计划”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里俄尼声明》发表的历史条件,并指出这一声明的直接作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90年8月,美国领导的联盟军为恢复科威特合法政权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即海湾战争,是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过程中局部矛盾激化的结果,是信息化时代下作战方式的一场根本转变。海湾战争中,美军制胜的关键性理念是打击、破坏对方的整体作战体系和结构,毁坏对方的抵抗能力和意志,直击其指挥控制系统、预警侦查系统等作战要害和关键点,最终目标为导致敌方作战系统功能完全失调直至瘫痪。因此,这种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化作战方式耗时短,但人员伤亡数量巨大,毁灭性和残酷性也大幅度增加,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的损害。

—据赵阵《信息时代军事技术变革对作战方式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中信息化作战的特点和主要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