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农业文明源远流长,以下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先后顺序是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①④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者的创造力受到束缚

B. 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

C. 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D. 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说明了

A. 北宋造纸业发达

B. 商业的高度发展

C. 北宋印刷技术先进

D. 金属货币数量不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造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

②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

③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进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

④洋务运动中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以下是1885——1902年中国进出口货物统计表。此表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清以来实行的闭关政策至此终被彻底打破

B. 甲午战争使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C. 中国民族工业被完全排斥于世界市场之外

D. 中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该材料折射出

A. 地方对近代化态度保守

B. 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C. 洋务派主张创办近代工业

D. 工业发展受到列强的制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条件有

①粉碎“四人帮”

②国民经济开始逐步恢复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④“左”倾思想得到彻底清算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依据所学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

B. 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大国崛起》中呈现了一张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材料反映了当时

A.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 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

C. 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    D. 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一位老师在讲课时列出了“首航东方的殊荣”、“意外的收获与遗憾”、“悲壮的凯旋”三个标题,该老师讲述的事件应该是

A. 新航路开辟

B. 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A. 美国金融的崛起

B. 荷兰商业的繁华

C. 英国科技的先进

D. 殖民霸权的更替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以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及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一个长期过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是

A. 圈地运动

B. 殖民掠夺

C. 奴隶贸易

D. 对外贸易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下列发明或创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②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本茨研制成三轮汽车

④瓦特改良蒸汽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

A. 都开始于棉纺织业部门    B. 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 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的真正结合    D. 以电力作为主要的能源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然后根椐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依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这一现象说明(  )

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 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    )

A. 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廉价原料的出现

B. 分工的发展使劳动工具进一步专门化

C. 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D. 英国工人技师的努力探索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33年美国政府组织了“民间资源保护队”,每名队员每月可得30-45美元工资,高峰期拥有队员达50万人。下列新政措施中,与这一做法和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A. 向减产农民提供补贴

B. 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C. 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D. 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把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把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 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

B. 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

C. 胡佛总统任职时人民生活困难

D. 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A. 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 用改良的方法克服危机

C. 采用国有化的形式

D.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摆脱经济危机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道德经》中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之说。因此,“诚信”不仅有利于人格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在罗斯福“新政”中,能明显反映上述思想的是:

A. 整顿金融体系    B. 调整工业结构

C. 调控农业市场    D. 加强社会保障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之处是

A. 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    B. 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

C. 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    D.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A. 服务业的出现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列宁在1921年说:“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有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为此,当时的苏俄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企业全部国有化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允许自由贸易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影响的评价,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 给苏联经济带来了高速增长

B. 使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解决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D. 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但从长远看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下表为1960—1985年苏联经济增长率变化情况(据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年鉴》)造成如表所示苏联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A. 赫鲁晓夫改革未取得成效

B.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 勃列日涅夫片面发展重工业及与美国军备竞赛

D. 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影响了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 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B. 资本主义世界又发生经济危机

C. 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形成

D. 日本、欧共体经济飞速发展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73年,英国经过几次申请终于了加入欧共体。但到了2017年英国却主动的启动了“脱欧”。英国的“脱欧”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A. 区域化矛盾的发展

B. 国家利益至上原则

C. 区域化不利于合作

D.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界贸易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 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B. 不利于各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C. 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

D. 是发达国家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促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据《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些?

(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多方面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在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各是指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说明其共同本质。

(3)据此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