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安庆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下学期必修二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周时期,统治者推行井田制,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土地经营权发生深刻变化

B. 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C. 生产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

D. 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其中“车”是指

A. 翻车

B. 筒车

C. 耧车

D. 水排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这主要是因为

A. 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B. 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C. 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

D. 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 汉代

B. 隋唐

C. 宋元

D. 清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 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

B. 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C. 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

D. 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经济学家顾准认为新中国在某次大饥荒之后,由于“贯彻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1963年各地蔬菜供应大增,1964年肉蛋鱼供应大增,油菜籽和蔗糖成倍增产。”这里“正确的政策措施”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B. “农业合作化”的政策

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85年4月30日安庆市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工作全面开展。纺织厂等18家企业为第一批厂长(经理)负责制试行单位。这一工作开展的相关背景是

A. 安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B. 城市经济体制的全面展开

C. 中央开发14个沿海城市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A. 上海

B. 广州

C. 厦门

D. 汕头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四大媒介是指

①报纸

②广播

③互联网

④影视

⑤书刊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据记载,1500--1620年间,欧洲的物价平均涨了300%一400%.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贸易发展迅速

B. 金银大量流入

C. 商品供不应求

D. 世界市场形成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主要是指

①扩大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交往

②欧洲与亚洲、非洲的贸易扩大,欧洲市场商品种类繁多

③欧洲商路和贸易枢纽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贵金属大量流入,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题文)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 整个革命的进程时间缩短

B. 科学与技术结合特别紧密

C. 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

D. 先进国家几乎是同时进行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这种认识是出于苏联在农村实施了

A.余粮征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垦荒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A.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 一定程度上允许发展资本主义

C.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

D.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 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

B. 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C. 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 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 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 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 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 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 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 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 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美国“新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③“新经济”是由美国一家杂志提出的

④“新经济”就是第三产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这里的“三大经济支柱”不包括

A. “关贸总协定”

B.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05年11月,在第四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开幕之际,第三届美洲人民峰会在马德普拉塔举行大规模集会,反对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这从侧面反映出(  )

A.经济区域集团化易扩大贫富差距

B.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引起了他国不满

C.经济区域集团间排他性特征明显

D.该贸易区难以实现利益均衡的理想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吻合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第一次开始联系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世界经济的整体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立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维护了世界稳定、公平、合理的经济秩序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和扩大

消除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分歧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000万双,每年推出100多种新产品新款式,公司的8000名员工只负责设计销售,生产则有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他突出的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

A. 经济区域化

B. 经济全球化

C. 贸易自由化

D. 经济多极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这体现了舒曼的初衷是

A. 掌握联营机构的领导权

B. 与英国争夺欧洲市场

C. 联合西欧抗衡美苏

D. 实现和德国的和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题文)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改革开放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去。为此中国应对时代主题的举措是

A.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恢复关贸总协定成员国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走向全球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1937年

41.4

12.5

6

9

4.8

1948年

56.4

11.7

4.1

4.3

1.5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西班牙、葡萄牙“征服海洋”的政治条件和精神因素;西班牙、葡萄牙开启了怎样的“人类历史大幕”?

(2)材料二的数据表明,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什么影响?

(3)根据你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了解,选择一个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思路。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材料三西方学者把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纳为三点……其二,他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其三……根本没有跨越体制转换的门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利用资本主义”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指的是什么政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3)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三,指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战国《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长期以来,苏维埃政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现在,他们(农民)处置自己的农产品的行为就不能再叫做投机倒把了。

——《苏维埃时期苏联历史文件与资料集》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讲义》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指出其产生的经济基础及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而予以惩办”的原因。后来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实施了什么政策?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这一政策为何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综合上述问题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建设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