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秦皇岛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A.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 “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大规模分工合作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A. 图1图2

B. 图l图3

C. 图2图3

D. 图3图4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日水早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封建统治

B. 限制工商业发展

C. 保护农耕经济

D. 防范“外夷”入侵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主要是因为

A. 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 外资和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作用

C. 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 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

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这充分说明

A. 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B. 民族工业摆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

C. 民族工业开始同外国工业竞争

D. 帝国主义从此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

A. 产业结构不合理

B. 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

C. 生产技术水平低

D. 生存环境未根本改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民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中国电影网的网址是http://www. m1905. 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

A、纪念电影诞生                       B、中国电影事业诞生于1905年

C、电影传到中国                       D、中国影片首次获得国际荣誉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A. 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

B. 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黑色礼帽

C. “文革”符号:大字报、绿军装、洋布、红色、语录、买办

D. 20世纪80年代符号: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题文)(题文)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数据表,主要反映了

 

钢产量

原煤产量

发电量

机床产量

食品加工

纺织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年增长率

60%

19.70%

35.20%

354%

8.70%

7.50%

3.70%

4.70%

 

 

A. 建国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B. 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协调发展

C. 一五计划钢产量的增加得益于武汉钢铁公司的建立

D.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的漫画出现于

A. 三大改造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新中国历史上,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序幕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的“北京市地方粮票”,现已失去了它原来的作用。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 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 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 粮棉物资统购统销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 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C.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 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沿海开放区

③经济特区

④内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②③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因素,具有根本性的因素是

A. 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B.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欧洲社会出现“寻金热”

D. 《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7世纪,掌握世界商业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的国家是

A. 葡萄牙

B. 荷兰

C. 西班牙

D. 英国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右图中a点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

A. 电力    B. 石油

C. 煤    D. 核能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工业部门,新兴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

①汽车工业

②航天工业

③石油工业

④化学工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①新建田纳西工程

②以工代赈

③发放救济

④蓝鹰运动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一位苏俄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农民对苏俄的哪一政策的不满?

A. 余粮收集制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实行粮食税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A. 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 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 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D. 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苏联解体,而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

①在不发达的国家走社会主义路行不通

②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③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④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欧元自1999年发行后,已成为许多欧洲国家广泛使用的货币,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在2005年11月2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底,全球债券和货币发行总值为12.158万亿美元,其中5.431万亿为欧元,4.765万亿为美元,8830亿为英镑,5010亿为日元,2060亿为瑞士法郎,这说明 (   

欧元已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币种     欧元的出现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表现 

欧元的发行和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也形成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C.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对立的

D. 与知识经济相互推动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列图徽所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中,中国参加的是

A. 图22图23

B. 图22图25

C. 图23图24

D. 图24图25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方向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司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3)根据材料四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历史启示。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在我们的目标当中,我把我国男女老少的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对于个人及家庭的安全保障,从基本上说,涉及三个因素:人们都要求有过得去的家宅;都要求家宅所在地点适宜于从事生产性劳动;他们还要求某种保证,去应付在我们人世间尚不能完全避免的不幸事件

—罗斯福(1935年答复国会的咨文)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指出罗斯福说此番话的目的和采取的相应措施。

资料二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

—赫鲁晓夫

(2)这番话为赫鲁晓夫下台后所说。那时,苏联谁主政?赫鲁晓夫指出了什么问题?你如何理解赫鲁晓夫这段话。(注意:不得抄原文)

资料三最近20年,中国以9%的持续经济增长成功地让5亿多人摆脱贫困,约2.5亿人现在可以享有接近西方的生活方式。世界将实现2000年达成的至20l5年让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千年目标,而这应完全归功于中国。中国已实行的地区覆盖性医疗保险,就数量而言堪称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福利计划①。

—转摘自德国《日报》文章“向中国学习”(2011年5月15日)

①注:截至2011年5月,全国城乡医保平均覆盖面达90%,城乡参保人数已经超过12亿。

(3)德国《日报》的这番评论说明了什么?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7年英王任命马戛尔尼率团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驻华。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的第二道刺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广东贸易者,亦不仅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循所请?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它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得更宽阔。

—顾盛向美国政府递交的报告书

材料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取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三,清朝中后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与新时期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背景有何相似之处?两种政策分别造成了什么影响?

(2)对外开放实施以来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新格局?对我国的地区性经济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语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

——马克思语

材料四:“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

(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