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卷高一历史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永佃权

A. 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B. 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

C. 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

D.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大清律例》规定: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一规定可以印证当时

A. 对行政人员有严格的人身控制

B. 政府着力规范官吏正当行使权力

C. 以严刑酷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 官营成为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史记》记载:“(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A. 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 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

C.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唐代对关系国计民生或利润丰厚的商品,如盐、铁、茶、酒、醋等,多实行专卖制度, 禁止私人经营。这一“ 卖”制体现出唐代

A. 对商业活动分类对待    B. 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

C. 市坊制主要针对私商    D. 部分行业还较为落后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

A. 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

B. 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

C. 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

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A. 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 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 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D. 工业革命的兴起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B. 西方的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70

32

23

10

13

1900

20

30

7

17

1913

14

36

6

16

 

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历史发展相关信息判断:导致美德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位次变化的最主要的共同因素是:

A. 科技发展

B. 制度创新

C. 国家独立

D. 贸易发达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5年国家考古部门确定2014年在黄海海域发现的沉船“丹东一号”为历史上著名的“致远舰”,并开始研究打捞的可行性方案。对“致远舰”的考古可以直接研究

A. 甲午战争的爆发

B. 丁汝昌的生平

C. 北洋舰队的覆灭

D.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情况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从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某一时期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A. 近代民族工业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B.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实业救国成为民族资本发展的主要原因

D. 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美国主流报刊撰写的《中国百年现代史》中写道:“1958年的中国,无人去收的棉花在田野被风吹去,而当地的农民却在专心的炼钢、炼铁。为了让工人去拨旺那些到处都有的炉子,纺织厂都被要求减少了一个班次”。这表明美国媒体

A. 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 夸大了中国人炼钢的热情

C. 忽略了中国农业迅速发展的事实

D. 看到了大跃进扰乱了劳动力配置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题文)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万里找邓小平说:“安徽一些农村已经搞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这让万里吃了定心丸。当时万里担心的是包产到户

A. 逆潮流

B. 不科学

C. 悖路线

D. 违民意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84年,连云港作为江苏省酋批被国家列入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之一,迎来了发展腾飞的新机遇。三十多年来,连云港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影响和推动该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发展的因素有

①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④作为经济特区,具有政策上的优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武汉西菜业已形成很大规模,且生意兴隆,而中菜却不是很景气。当时武汉有大中型西菜馆26家,小型西菜馆更多……形成了吃西餐的风气。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 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崇洋与尝鲜”心理

B. 对外开放较早

C. 当时的中国政府鼓励西餐业发展

D. 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题文)下面图片反映了近代上海福州路拓宽后日益繁荣的景象。马路两边店铺林立,电车、自行车、人力车混杂通行。该图片可以说明

A. 上海社会风貌已成完全西化之势

B. 传统衣食住行风格依然没有变化

C. 近代通信工具电话、电报普遍使用

D. 电力技术推动了近代交通工具变革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则材料蕴涵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

A. 上海开风气之先

B. 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

C. 中国人开始拍摄电影

D. 上海报业非常发达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

A. 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B. 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C. 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 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美国大萧条期间,一直销售平平的口红等低端消费品不仅销量未减,反而有所增加。经济 学家把这种经济低迷时部分行业逆势上扬的特殊经济现象称为“口红经济”。这一现象

A. 表明胡佛政府的对策已经失败    B. 体现女性危机中还能淡定应对

C. 反映人们寻求慰藉的心理需求    D. 说明新政刺激消费已初见成效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明

A. 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    B. 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

C. 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    D. 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20年,奥格涅茨省一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痛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在这一背景下,苏俄果断实施的政策是

A. 统一分配生活必需品

B.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C. 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大规模开荒种植玉米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

A. 苏联的武器种类多

B. 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

C. 苏联的综合国力强

D. 勃列日涅夫的精明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签署关贸总协定    D.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以下是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分布统计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A. 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B. 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C. 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D.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B. 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

C. 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

D.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结果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82年邓小平对印度代表团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邓小平的话反映了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B. 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

C. 第三世界对我国经济提供帮助    D. 中国需要加入世贸组织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行在(原意为皇帝行幸之地,南宋时专指都城临安)”云者,法兰西语犹言“天城(为宋以后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当时很多外国来的旅行家据此以为杭州为天城,苏州为地城。)”……谓其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良非伪语……此行在城甚大,周围广有百哩……此城有12种职业,各业有12000户……城中有商贾甚众,颇富足。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

——冯承钧译、党宝海新注《马可·波罗行纪》第155、156章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清世宗实录》卷五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中元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反映的观点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材料二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

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四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经济体制历经多次变革,到30年代中期才稳定下来,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苏联体制在30年代曾引起世界的关注,其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了有些国家的经济政策,但这种体制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对苏联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中国经济体制受苏联影响较大,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越来越不适应世界形势发展,直到70年代末,中国经济体制迎来分水岭,从农村到城市从政府到企业,从国内到国外“变革"成为经济主旋律,从此中国经济一步步走的更稳健,更灵活,更充满生机,一条适合自已的寓强道路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20世纪30年代经济体制“引起世界关注”的主要因素,并说明该体制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经济体制“迎来分水岭”的重大事件,并归纳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变革”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体制的变革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3月,美国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断恶化时罗斯福当选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在此紧要关头,.…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我怀着祟高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罗斯福说“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了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农业、工北、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1)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材料二: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巾通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

(2)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