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艺术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坎儿井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 耕作方式的进步 B. 土地制度的变化 C. 手工业的进步 D. 赋税制度的变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如图邮票(上部分是铁犁牛耕,下部分是女子织布)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 男耕女织

B. 铁犁牛耕

C. 集体劳作

D. 刀耕火种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工场手工业 D. 家庭手工业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 灌溉工具

B. 冶铁工具

C. 排水工具

D. 纺织工具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某电视台将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某朝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你猜此部电视剧可能反映哪个朝代的史实

A. 汉朝

B. 隋朝

C. 秦朝

D. 明朝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    )

A鎏金术    B水排   C灌钢法    D铸钢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 粤商和徽商

B. 徽商和晋商

C. 晋商和粤商

D. 徽商和闽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关于古代“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③隋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儿歌中的“集”在宋代应属于

A. 城市

B. 都市

C. 草市

D. 夜市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于“海禁”政策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强化

②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③制约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发展

④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 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

A. 重工业    B. 轻工业

C. 农业    D. 军事工业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 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B.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D. 洋务运动的诱导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战争之后

D. 辛亥革命之后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是因为

A. 工业结构不合理

B. 地区分布不均衡

C. 社会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D. 军阀割据混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江南圣地,钟灵神秀,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人才辈出,下列三位在我国近代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们的共同之处有(     )

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他们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某时期有位记者曾写道:“今天的上海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整个市场的每个角落……各大城市出现了‘无货不美,有美皆备’的局面。”这里“某时期”是指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A. 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 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结束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读下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文化大革命”运动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计划经济时代

D. 市场经济时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

A. 改革开放

B. 科教兴国

C. “文革”结束

D. 包产到户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 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据《临淄县志》记载:“元旦(指公历新一年的第1天),县署与各机关各学校,互以名刺相投,贺年节”。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出现于

A. 清朝末年

B. 民国初年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改革开放后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因素很多,包括

①西方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渗透

②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③近代中国政局的变化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题文)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文化由穿得暖到时尚、个性,由封闭走向开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②港台、欧美等文化传播的影响

③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925年,浙江绍兴吴老太爷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 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 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穿梭在马路上

C. 报童手持报纸叫卖

D. 居民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地要求中国建设铁路,并试图建设通达中国边疆地区的铁路线。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成为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工具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同一首歌》是哪一传媒的名牌栏目(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

材料二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为由,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材料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使我们焦虑的农业生产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发挥了八亿农民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回答:

(1)材料一提倡的古代经济思想是什么?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谁?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对此你有哪些启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就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古代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简要说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