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汕头市2017-2018学年高一文科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西周至春秋时期朝聘礼的程序贯穿着礼物互赠,西周的礼赠具有“重礼轻财”与敬让之意,春秋时期礼赠发生了轻礼仪、重献物的转变。这反映了

A. 宗族宗法的礼乐文化消亡

B. 等级尊卑分明的社会秩序崩溃

C. 王道体系取代了霸政体系

D. 以国力为标准的等级制度形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这些农具的使用

A. 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D. 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秦律规定:百姓应缴纳的田租,一年完了没有缴清,以及有向国家借贷的财物未还的,官方追讨文书下达超过三十天仍不还,罚欠租者及主管官员各一甲(约1344钱),县丞、令等官吏各一盾(约672钱);欠租者逃亡而死掉,又没有后人、欠债无法追讨的,责成主管官员代为偿还。由此可见,当时

A. 官员执行公务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B. 百姓的负担非常沉重

C. 法律视官员为国家的债务人

D. 官员与百姓处于同等的经济地位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A.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B. 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 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D. 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宋代社会出现“士商合流”的现象,一方面商人劝子读书仕进或弃商从儒,一方面士人摆脱儒家“君子安贫若素”的古训,投身于商贾行列。该现象有助于

A. 新的商业文化的形成

B. 对外贸易的发展

C. 程朱理学地位的加强

D. 社会性质的变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年份

人口(万人)

耕地(万顷)

耕地负荷(人/顷)

米价(千文/石)

1724

533.6

80.0

6.7

0.575

1753

1651.4

83.1

19.9

1.012

1784

3283.2

89.8

36.6

1.412

1820

4799.2

95.0

50.5

2.432

 

 

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

A. 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

B. 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城镇进程

C.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D. 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是

乾隆时代(1793年)

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

咸丰时代(1860年)

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

同治时代(1873年)

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

 

 

A. 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 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

C. 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

D. 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900年清廷对列强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一方面积极联络张之洞、李鸿章等东南疆吏,向列强承诺保护在华外国人及其财产安全,另一方面,限制外国列强在东南长江流域的军事活动,坚决拒绝外国军队在长江登陆。这一事件可以用来证明

A. 清政权已在事实上处于分裂状态

B. 满汉官僚集团已经彻底分裂

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利益的代表

D. 一些官员已具备了世界眼光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这反映出孙中山主张

A. 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国家富强

B. 效仿资本主义制度以富国自强

C. 推行政治改良维护专制统治

D.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挽救民族危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28年7月,周恩来曾指出:“我们还有一个根本的固定的军事工作方针,就是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周恩来得出的这一认识

A. 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反思

B.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C. 吸取了中共“左”倾错误的教训

D. 促使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40年,日本陆军少佐石割平造编著的《支那城郭之概要》收录了日本人绘制的《南京城图》,此图精确绘制了中华、水西、光华等南京城门及明宫城的平面图、立面图和断面图,比例尺达1:500或1:1000。《南京城图》的绘制

A. 为日军占领华北做准备

B. 反映了日本的测绘技术居世界前列

C. 适应了侵华战争的需要

D. 反映了日本重视学习中国的城市建设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共同纲领》第三条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这规定

A. 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C. 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D. 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

A. 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

C.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 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741年,拜占庭帝国颁布了《法律选编》,该法典的序言称法典是皇帝秉承“君权神授”、“公平正义”和“彰显仁爱”三大原则编纂而成的。据此可以看出该法典

A. 运用多种手段维护君主统治

B. 背离了《十二铜表法》的原则

C. 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D. 立法开始受到宗教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公元前454年后的雅典是一个控制二三百个同盟城邦的海上霸国。雅典是统治者,一切盟邦是程度不等的被统治属国,雅典对盟邦是军事独裁、武力统治。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希腊帝国主义。此时的雅典

A. 直接民主体制面临崩溃危险

B. 已发展成疆域广阔的大帝国

C. 小国寡民的体制基础已动摇

D. 整个社会正被引向穷兵黩武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对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存在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根本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这说明

A. 历史事实的多元化影响评价

B. 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客观

C. 历史评价具有鲜明的主观性

D. 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英国在1867年扩大选举权后,仍旧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男性居民获得这种权利。而德意志在帝国成立的1871年就有一半的民众参加了议会选举。这显示出德国

A. 政治民主化水平远远高于英国

B. 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

C. 政治民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

D. 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普列汉诺夫在1918年写的《在祖国的年》一文中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容纳不下现代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时,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位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俄国来说则是遥远的事。作者意在强调当时俄国

A. 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

B. 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

C.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签订之后

A. 《北大西洋公约》签订

B.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C. 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D.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杜鲁门主义是个政治纲领,马歇尔计划则是对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这是因为马歇尔计划

A. 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B. 提出了对抗苏联更为具体的方案

C. 增强了对苏的经济军事压力

D. 使杜鲁门主义的野心更具公开性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作者意在说明

A. 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B. 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C. 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

D. 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度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达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元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员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編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2、图3,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中印两国有着传统友谊,两国关系影响世界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调解英印矛盾,加强中印合作,1942年2月蒋介石密访印度,并与甘地会晤探讨英印、中印的合作问题。甘地在之后信里谈到了他对与蒋会面的印象,他认为蒋介石这次是空手来,空手归,而他本人也从这次会面中毫无所获。甘地深知蒋介石的目的,他也深切地明白自己的目标。对中国抗战,他可以表示同情与支持,但他认为对英国让步与支持中国是两码事,对印度来讲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获得独立。而蒋介石认为印度所能够帮助中国的就是在战时搁置与英国的矛盾。蒋把两者看成等同的事情。这就是两人间矛盾之所在。

—伊原泽周《论太平洋战争期中的中印关系——以蒋介石访问印度为中心》

材料二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印两国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在北京举行。中印谈判开始的第一天,周恩来在接见两国代表团时就提出,两个大国之间,特别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但只要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这次中印谈判及其所达成和签署协定,是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蒋介石出访印度空手而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举行中印会谈的主要意图。并简要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