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钦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B. 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 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D. 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两宋时,风翔府(今属陕西)、洪州府(今属江西)、温州府(今属浙江)均为产纸重地。当地纸户常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温州府纸户还得以用纸代役。这表明两宋时

A.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 货币税取代实物税

C. 抑商政策略有松弛

D. 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康熙年间,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自海边的渔民、乡民,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摆卖鱼虾、桨橹等商品的圩市,房屋店铺逐渐成行成市,称为“移民市”。后来清廷为安抚民心,改“移”为“宜”,并刻“宜民市”石匾(如下图)。官民市的设置源于

A. 南方工商业市镇全面繁荣

B. 康熙帝重视缓和满汉矛盾

C. “海禁”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

D. 广州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

A. 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 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C. 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D.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1878年,美国商人托马斯·诺克斯写道:“中国人同中国人这种交往的结果并不是完全有利于外国人的。中国人学会了外国人无形中教给他的生意经,并且学有很好。现已证明,他是一个比他的导师更强的对手。在所有的中国口岸,都有华人的企业,都由华人主管,为华人资本所支持。”诺克斯这段话表明,到19世纪70年代

A. 外商主动向华传授经商经验

B. 华商企业超越了外创在华企业

C. 外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D. 华商逐渐成为在华外商的最有力竞争者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日本投降后,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使得大量低价商品长驱直入并在华倾销,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仅有四分之一勉强能够维持运转。这反映出

A.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仍未改变

B. 美国继日本后控制了中国

C. 二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D. 抗战结束后国内物资匮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表为20世纪初华商所创办的轮船公司的运输能力简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1911年

1921年

船只

装载量

装载量

1092只

147087吨

2332只

489100吨

 

 

A. 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

B. 国内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运输能力的发展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方放弃对中国的侵略,促进航运业发展

D. 轮船公司盲目扩大规模使运力增加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

A. 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B. 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反思

C. 提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论

D. 具体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题文)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和营经济是4947家,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材料反映了

A. 公有制经济逐渐实行了股份制

B. 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改变

C. 名种所白制经济形式发展加快

D. 非公有制经济逐新占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题文)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 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 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 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8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约2700英里的铁路议案,相当于此前所有年份的总和。1846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有议会被讨论,被认为是“铁路狂热”年代的顶峰,当时,英国大规模修建铁路带来的后果是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 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拓展

C. 最终确立了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

D. 触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三次战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

A. 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B. 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 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 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美国作家威尔·罗杰斯曾这样描写罗斯福:“整个国家都站在他那边,即使他做的事情是错的,人们还是追随他。事实如此,人们拥护他所做的一切,如果他把国会大厦烧为灰烬,人们仍然会欢呼喝彩,‘烧得好啊,我们总算点起了一把大火’。”由此推断

A. 罗斯福新政冲击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B. 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民众宣泄不满

C. 美国民众对国会通过的法案很不满

D. 罗斯福新政激发了美国民众的信心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张建华教授所著的《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1928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

A. 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

C. 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 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据统计,麦哲伦船队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A. 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 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 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 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 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

B. 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C. 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D. 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俄罗斯《晨报》报道,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意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

A.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B. 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

C. 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D. 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法案规定:美国将拨款援助西欧各国作为战后复兴经济之用,凡是参加的受援国,都应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该法案客观上

A. 遏制了共产主义力量壮大

B. 扶持和控制了西欧国家

C. 使“冷战”重心发生转移

D. 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47年,苏联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起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当时世界银行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与政治目的无关

B. 随着马歇尔计划公开和“冷战”加剧,苏联对美国经济政策产生反感情结

C. 为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D. 美国为了建立美元的霸权地位,把苏联排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外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二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十年,小打年年有。但二战后西欧各国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了。这主要得益于

A. 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 D. 美国称霸全球战略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20134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印度尼西亚泗水召开贸易部长会议,会上贸易部长们同意成员经济体国间分享信息,并承诺到2016年将关税削减到5%或以下。这说明亚太经合组织

A. 将建立统一的亚太区域市场体系    B. 把对抗欧盟作为该组织的重要任务

C. 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内部自由贸易    D. 将会完全消除各国间的矛盾和冲突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经济区域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刻影响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版图,欧盟被认为是当今一体化程度最高者,但在应对欧债危机问题上,它却没有进行内部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依据和民意基础。这说明

A. 欧盟缺少应对经济发展困境的能力

B. 欧盟政治一体化滞后于经济一体化

C. 欧盟各成员国间经济水平存在差异

D. 欧洲央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缺陷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题文)如图是一幅题为《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漫画。对其解读符合事实的是

A.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B. 反全球化已成为各国主流民意

C. 只有发达国家是全球化受益者

D. 维护国家主权必须抵制全球化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田。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

材料四美学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企业,它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查晰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可以判定明朝末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当时有何特征?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使用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如何看待垄断组织这种生产方式?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日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好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评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1979年5月,应邓小平的邀请,一位年过80的美国老人带着20多位美国专家,专门到中国开展经济合作计划。这位81岁老人就是哈默。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家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到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合众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1983年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不再为多种商品——如稻米和鱼类定价的省份……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中国汽车还属于某个工作单位,由单位的司机驾驶;自广州从香港购买了一些计程车后,它成为中国运营商业计程车的先驱。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2007年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中国形象》一条中,别出心载地把“中国形象”界定为“淡色中国”,他解释说,“淡”可以把两种正好相反的东西结合成一种清晰的颜色。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

——俞可平《雷默的“淡色中国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哈默在中俄两国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美两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淡色”的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全民族抗战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19世纪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连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份

家数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

63

10658

荣宗敬、荣德生等

1919~1923

65

17627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