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代耕作方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耒耜耕作

C. 石器助耕

D. 铁犁牛耕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北史•艺术列传》记载北齐綦母怀文(人名)“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即用液态生铁对熟铁渗碳)。綦母怀文不可能

A. 使用水排鼓风冶铁

B. 使用煤炭做燃料

C. 采用灌钢法

D. 使用粉彩瓷碗在炉旁喝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朝的一位商人从事纺织业生产和销售,由于生意兴隆,遂雇佣了5位技术工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

B. 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资本主文萌芽的出现

D. 工商业得到政府支持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徽商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他们讲究诚信,吃苦耐劳,将棉布、粮食、食盐进行大区域的贩运,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但很多徽商致富后或“弃贾从儒”,或买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徽商将积累的财富都用于扩大再生产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传统四民观念对徽商影响很深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小农经济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形式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主要是因为

A. 受到儒家“仁政”学说的影响

B. 农民是封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C. 封建统治者是农民利益的代表

D. 小农经济满足了人民群众生活需求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政局动荡不安

B. 社会分配不公

C. 土地兼并严重

D. 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学者描述某位航海家:“这要感谢他,因为他至死都坚持自己的错觉,认为到达了马六甲附近,找到日本和中国是指日可待。错觉造成的重大效益是鼓舞人们继续勘探,寻找向往中的黄金、香料和财富。”这位航海家最可能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16世纪内,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 140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谷物价格上涨5倍,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这些变化(  )

A. 预示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B. 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进行殖民掠夺

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到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先后打败的主要竞争对手是

①西班牙

②葡萄牙

③法国

④荷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表明

A. 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 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

C. 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

D. 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法拉第曾经描述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水,“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一样,印象深刻至极……这时,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条臭水沟。”这一现象说明(   )

A. 伦敦人口急剧增长    B. 重工业是主要污染源

C. 曼彻斯特工业水平高    D. 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

A. 世界开始走向联合

B.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嘱目的成就。”材料表明

A. 自然经济解体加快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 洋务运动成效明显

D. 官僚资本主义赶超世界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A. 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 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C.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D.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至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这种做法(  )   

钢铁厂

纺织厂

机械厂

食品厂

电器厂

化学厂

文教用品厂

其他

1家

92家

168家

22家

28家

54家

31家

14家

 

 

A. 表明当时产业结构比例合理    B. 改变了西南地区经济落后局面

C. 有利于官僚资本控制民族经济    D. 为抗日持久战提供物质保障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题文)在“一五计划”的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这一分配方式说明我国

A.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左”倾错误滋生

C. 重点推行公私合营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变革社会生产关系

B. 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据记载,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城市职工1887万人,全国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口,从1961年到1963年6月共减少2800万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B. 严重自然灾害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C. 工人下乡,大炼钢铁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落实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

A. 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D. 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改革社会主义制度    B.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长江三角洲属于(  )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    D. 沿江开放城镇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衣食住行可以折射出时代特有的风貌。20世纪30年代上海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①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②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③小明在家里用视频和同学聊天

④人们用移动电话问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清朝末年发生的反对缠足的天足运动是由一批维新志士发动起来的。后来,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这主要反映了

A. 废止缠足成为近代民众共识

B. 天足运动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C. 政治变革推动近代习俗变迁

D. 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 “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这表明

A. 人们仍然有浓重的传统意识    B. 汽车成为人们主要出行工具

C. 近代上海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 人们对外来侵略的顽强抵抗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

A. 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 B. 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

C. 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D. 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大众媒介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大众媒介是

A. 电影

B. 电视

C. 电话

D. 报刊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 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 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材料一

(1)从图中A、B、C三个发展阶段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如果全选则按前两个批改),

概括该类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形成其基本特征的原因。

材料二: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以求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根据新约,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洋货的倾销,刺激国货的出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4)材料四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任选两个峰值分别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主要原因(如果全选则按前两个批改)。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材料一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带来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来证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善了生产和生活;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加强了世界联系。

材料三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3)据材料三,概括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

材料四一些闭塞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