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六单元 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观察下边漫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 )

A. 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B. 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

C. 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

D. 都对德奥集团的崛起与霸权野心怀有恐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年近七旬的鲍勃·迪伦首次来华巡演。鲍勃·迪伦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民谣歌手,他的歌曲曾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大规模的反战运动的圣歌。下列有关这次反战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运动与越战的发展直接相关

B. 青年学生是运动的主力军

C. 反战的目的是声援美国侵略越南

D. 运动使人们开始怀疑美国在越南进行战争的正义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57—1985年间担任苏联外长的葛罗米柯得了个“Mr.No”的绰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苏联频频使用否决权

B. 美苏企图利用联合国推行强权政治

C. 苏联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

D. 联合国受到美国的控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

A. 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 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

C. 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

D. 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美国首倡建立国联,但是最后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参加国联,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B. 国联以维护和平为宗旨,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

C. 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互相制衡

D. 美国的对外政策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心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针对韩国在两国有争议的海域进行的军事演习,朝鲜于2010年11月向延坪岛猛烈炮击。韩国国防部曾表示:如果遇到敌人的打击,各级部长指挥官可自行行使自卫权。造成上述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历史原因是

A. 美苏间的军备竞赛

B. 冷战的阴影

C. 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

D. 朝鲜核试验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包括

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③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④增强普遍和平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题文)《联合国宪章》规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须“五大国一致”,各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这一规定

A. 有效地解除了战争的威胁

B. 体现了美苏两国霸权主义

C. 顺应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D. 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题文)20世纪的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本质上反映了

A. 和平力量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B.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致力提高综合国力

C. 局部战争仍然频繁发生

D. 时代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恐怖主义活动猖撅,英国连环爆炸案、约旦爆炸、伊拉克自杀性爆炸接连发生。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打击恐怖活动。这表明

A. 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B. 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主要根源

C. 战争的威胁已经不存在

D. 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题文)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防止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其原因是

A. 在联合国中,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毫无发言权

B. 一些大国为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

C. 美国完全操纵了联合国

D. 两极格局结束后,缺少超级大国与美国抗衡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题文)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 《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 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 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世纪最后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英国1874年颁布法律禁止10岁以下儿童在纺织厂工作,1878年的整顿法案确立了工厂卫生的监察制度等;德国1890年出台了“青工保护法”等。这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A. 社会危机的空前严重

B. 工人运动推动社会立法

C. 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D. 已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第一次向世界宣告要建立一个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是在1943年10月苏、中、美、英四国共同签署的

A. 《大西洋宪章》

B. 《联合国家宣言》

C. 《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D. 《联合国宪章》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题文)第一次提出建立联合国设想的是

A. 美国和苏联

B. 中国和英国

C. 美国和英国

D. 苏联和中国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下列对此大会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B. 要求原子能的使用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

C. 提出“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

D. 强调核武器将导致的严重后果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题文)联合国日是

A. 6月26日

B. 7月24日

C. 10月24日

D. 10月26日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德把人类社会划分成两个阵营:一边是普通百姓,和平对他们而言是最有益的;另一边是王朝统治者,他们不断把百姓赶进战火硝烟。这种区分带有革命性的含义,各国民众应该在理性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在共同的和平的利益上形成跨国界的共识。

—托布约尔·克努成《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

材料二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材料三我们感到,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日本人民不希望有战争。欧洲人民也不希望有战争。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从政治角度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98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康德对世界和平的基本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结合这一事例,简析材料一中康德和平观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认为人类保障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后20年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联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实际上已名存实亡。经过磋商,中、苏、美、英于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树园大厦举行了会议。第一阶段苏联方面主张,“世界警察”应该由美、苏、英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美国方面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会议建议将这个组织定名为“联合国”。议案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主要机构的组织和职权,以及关于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和关于国际经济与社会合作的各种安排。

中国在第二阶段会议上除同意前一阶段的议案外,补充3点重要建议:1、在和平解决争端上,国际组织应适当考虑正义和国际法原则;2、大会应承担国际法的编纂和发展的任务;3、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应扩大到教育和其它文化合作。中国的建议先后取得美英苏赞同。会议虽然在常任理事国、安理会的否决权、创始会员国的资格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它通过的议案成为1945年旧金山会议拟订《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摘编自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开幕报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建立背景,指出美苏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态度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补充建议被接受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行了第47届悼念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祭礼。总商会希望借这个悼念仪式让新加坡年轻一代牢记日本占据时期的悲惨日子,同时让人民了解自由与和平的可贵,以及全面防卫的重要性。这项活动也是“全面防卫日”的重点项目之一。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以及社会各界1万多人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午10时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

材料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加坡、中国确立“公祭日”(“全面防卫日”)的共同原因和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确立的“公祭日”与新加坡的“全面防卫日”有何本质区别,中国的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