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扬州市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据此可知,西周

A.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B. 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介绍赢政建立政治制度方面,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说:“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材料主要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 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B. 吸收并创新了六国礼仪

C.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D. 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刘海峰教授在《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一书中统计,在1804名官员中,科举出身的达到634人,占总数的35.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希望,吸引了莘莘学子的毕生精力,使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官学教育制度完备

B. 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C. 儒学恢复正统地位

D. 贵族政治严重削弱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李治安在《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一文中写道: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做分寄与集权的枢纽。这一做法

A. 不利于强化集权

B. 具有原始民主性

C. 优化了地方管理

D. 削弱了行省职权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清代军机大臣每日清晨五、六时之际便要晋见皇帝,依次长跪,陈述和商讨军国大事,对呈文进行复核、审定,撰拟谕旨下达。谕旨分两类:一类是明发“上谕”或“明谕”,交内阁抄发给有关衙门和官员办理;一类是或“密谕”,不经过内阁,直送某省某官开拆。由此推断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 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

B. “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

C. 确保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

D. 增强保密性并提高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记述:“通商口岸,特别是上海,代表了以有组织竞争为基础的一种进取的、极为活跃的新秩序。大约二百家商号,其中主要是英美商号,在贸易的各个方面展开生死竞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这种竞争发生在鸦片战争后

B. 贸易竞争主要是进行商品输出

C. 新秩序具有活跃开放的特点

D. 英美竞争彻底打开了中国市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尽情扫荡孔庙和孔子等人的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之为“妖书”,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材料主要反映了这时期的太平天国

A. 选择西方宗教思想动员群众

B. 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 表达了农民阶级的主要诉求

D. 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追求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甲午战争前,日本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财界也大力支持日本为战争发行的军事公债。清朝恰好相反,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准备庆祝慈禧60大寿而耗费的大约1400-2000万两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这段材料说明

A. 社会政治是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B. 中国海军军事装备远远落后日本

C.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D. 慈禧万寿庆典直接导致中国战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02年2月初《泰晤士报》报道了此前两天慈禧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景:“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这表明清政府

A. 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

B. 同意各国派兵保护使馆

C. 已经丧失对外抵抗意识

D. 开始成为“洋人的朝廷”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911年12月,孙中山说:“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吾人不能对于惟置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之法度。”这表明孙中山

A. 反对实行内阁制

B. 提倡三权分立原则

C. 主张民主共和制

D. 否定民主监督机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马勇在《超越革命与改良》中记述:“在世纪初国人精神迷失而不知所措的特殊背景下,五四的选择为当时苦闷的思想文化界带来了一线希望,因而很快成为新派知识分子的普遍认识。”材料中“五四的选择”是

①民主科学

②工农联盟

③爱国主义

④马克思主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图是《镜头下的民国年代》中的中华书局公民课本(民国十二年)的目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内容涉及政治生活多方面

B. 有利于塑造积极的国民性

C. 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变革

D. 体现国民革命的巨大作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图描绘的是1944年缅甸北部胡康河谷地区,中国远征军炮兵的美制75MM榴弹炮向日军开火(左侧是美军联络官)。这说明

A. 国民党政府放弃了正面战场抗战

B. 国民党正面战场率先展开了反攻

C.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作出贡献

D. 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形成全民族抗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毛泽东说,随着国内战争情况的改变,双方的位置也将发生转变。但是,政府军还处于进攻地位,其人数和武器装备都优于共产党的军队。因此,在力量的对比发生转变以前,后者必须坚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这一具有优良传统的作战原则。基于这一论断,中共

A. 组织百团大战

B. 击退国民党进攻

C. 开始战略反攻

D. 发动三大战役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将形成中国现阶段的制度,在一个长时期中,将产生一个即几个民主阶级联盟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态和政权形态”,“这是一个历史法则,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与“这个历史法则”相呼应的是后来在北平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该会议

A. 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 开启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十年文革不讲法制,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1980年邓小平提议修改宪法。1982年12月,全国人大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学者称“八二宪法”是建国后“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该学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八二宪法”

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08年,国民党“大选”参选人马英九曾表示,两岸直航之后不是国际航线,而是特殊航线,它的名称叫做“两岸航线”。12月,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正式开通启用,标志着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双向、全面空中通航变成现实。这反映出

A. 大陆提出了和平统一方针

B.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C. 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

D. 台湾当局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普说“对于……会议,我们很感兴趣。会议的宗旨是扩大和平区域和反对殖民主义。我们认为,这个宗旨很好,我们支持这个会议。如果各国同意,我们希望参加这个会议。”最终新中国得到邀请参加此次会议。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A.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学者王俊彦在《中日关系掘井人》一书中,精选了中日友好关系的缔造者共45人(下表为部分),以纪实手法生动描述了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明做出的特殊贡献。这些中日双方的政治家及有识之士的行为

中方

日方

1.毛泽东:中日关系的缔造者

21.松本治一郎:日中友好先驱

2.周恩来:中日关系的奠基者

24.松村谦三:搭建中日友好的转向之桥

5.郭袜若:中日民间友好先驱

28.内山完造:努力推进中日民间外交

11.楚图南:中日文化交流促进者

33.田中角荣:决断中日建交功系千古

12.张奚若:善于结交日本朋友

39.白土吾夫: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A. 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B. 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 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

D. 受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17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这表明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明代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建立了一套新的政治管理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宪宗“十五六年未尝与群臣相见”,“上下否隔,朝政日非”。①孝宗日从事于“烧炼斋醮”,“视朝渐晏”,章奏“或稽留数月,或竟不施行,事多壅滞,有妨政体”。②武宗“异言日沃,忠言日远”,“用舍之颠倒,举措之乖方,政务之废弛,岂不宜哉”。③

洪武九年改设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行省”。“布政使,掌一省之政……凡僚属满秩,廉其称职、不称职,上下其考,报抚,按以达于吏部,都察院。三年,率其府州县正官朝觐京师,以听察典。”宣德时,定全国分十三布政使司。“初置藩司,与六部均重。布政使入为尚书、侍郎,副都御史每出为布政使。”④

材料二对比一下自秦至清,会发现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延续时间超过260年,且没发生过分代(如西汉、东汉)的只有唐、明、清三朝。再比较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明朝也都名列前茅。这不能不让人疑感,就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曾慨叹:“不知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诚不可解也。”⑤

—摘引:①⑤清代赵翼:《陔余丛考》②④《明史》③《明武宗实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代的政治特质和布政使的地位。

(2)材料中赵翼慨叹“诚不可解也”,表达了他怎样的困惑?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明代国家政治管理体系的角度破解赵翼的困惑。

(3)结合上述材料,评价明代的政治管理体系。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杨度(注:立宪派的中坚人物)之所以力攻革命党“民族主义”之缪,是因为当时的革命党人多从狭隘的“民族主义”的立场出发,宣扬中国“亡国论”,“毫无根据地否认满族是中国人,如说满洲未建国前为中国的‘羁縻州’,不同于中国主权直接覆盖之领土,且未曾在明代取得中国国籍云云,满族既非中国人,清朝取代明朝,便非一般皇室更替的改朝换代,而是中国为外族所灭亡”。

—摘编自章开沅《“排满”平议——对辛亥革命前后民族主义的再认识》

材料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前狭隘的“民族主义”主要存在哪些局限?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上半叶的民族主义和民主革命”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最难驾驭的大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1年4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举行。中国乒乓球代表团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去中国做一次免费旅行,华盛顿没有反对。一夜之间,乒乓球获得了新的地位。连尼克松也告诉部下说:“我在法学院念书时,就是个相当不错的乒乓球运动员。可以说,我打得相当好。……莫斯科闷闷不乐。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到达中国。……在美国球队离京去香港的当天,尼克松总统宣布放宽已有20年之久的美国对华贸易禁运,北京则恢复同华盛顿和伦敦的电话联系。可谈的事实在不少。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总统透露,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博士在7月9——11日间秘密去了北京,而他本人接受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邀请。这个消息显示中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尼克松总统的声明震惊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的震动尤为强烈。这一“尼克松震动”是外交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构成了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中的一个分水岭。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中美关系大门打开至今已有40多年,两国关系走到今天,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话是中美关系非常重要,这不难理解,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两国每年来往人次超过600万。另一句话是非常复杂,如果中国和美国打起贸易战,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剧烈的冲击和影响。中美关系复杂远不止这一点。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两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两国关系中的矛盾分歧点也越来越多。

—王宝付(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员,从事安全战略和中美军事关系问题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为何闷闷不乐?“可谈的事实在不少”,你认为中美双方可能会谈哪些事?尼克松自认为乒乓球“可以说,我打得相当好”,谈谈你的见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总统的声明为什么震惊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的震动又为什么尤为强烈?你如何看待“尼克松总统的声明构成了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中的一个分水岭”?

(3)综合上述材料,放眼未来,请你说说中美两国应构建怎样的双边关系。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明治维新不仅改变了日本的命运,也使世界为之瞩目。阅读下列材料:

虽然总的政治格式维持僵硬不变,但在表层下面,儒家和本国的封建观念准则之间、经济增长和一成不变的阶级社会之间,存在着充满巨大推动力的紧张关系。日本远未因孤立而变成一个静止的社会,它依然能够进行重大的变革。

……同时对经济的现代化也做出了努力,现代化的银行制度建立了起来,货币制度经改革后,以圆为单位,一圆大约值半个美元。日本还建立了灯塔,改善了港口设施,全国有电报网相联,铁路也开始修建,由东京到入海口横滨的铁路线于1872年完成。蚕丝生产由于采用了机械缫丝而得到改进,这一简单革新主要是由私人资本完成的。其他工业耗资较多,不能在短短的数年内获利。政府自己在军火生产和矿山的开发方面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并在其他各个部门中建造了试验性工厂。

—以上材料摘编自埃德温·赖肖尔(美)《日本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前日本“僵硬不变”的政治格式,并分析说明它所造成的日本社会的“紧张关系”

(2)据材料概括日本经济近代化的特征,并说明日本经济近代化有哪些成功经验。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先哲,有很多开创性的思考和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希腊人并非不关心政治问题。最早的哲学家泰利斯、梭伦也是政治家,大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土多德都有政治、伦理的专著。然而,思考宇宙问题是他们首先着重的,也是希腊思想的特色。在孔子以前,识字和文化知识,是“史官”所垄断的,他们所负责管理的文化资料,无不与政治权成有关。所以,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强调中国文化传统是“史官文化”。这种文化的对象,几乎是唯一的对象,是关于当世的政治权威的问题,而从未“放手发动思想”来考虑宇宙问题。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即《天演论》)中曾指出,人类一个迷惑不解的问题是祸福无常,是善人得不到好的果报,恶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善恶果报的问题,打动了愚夫愚妇的心灵,也打动了哲学家的心灵。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就倡导一种恶人下地狱、善人上天堂的想象,恐怕这不是他的创造发明,不过是当代普通人对此想法的集中表现而已。

—摘编自顾准《希腊思想、基督教和中国史官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整理柏拉图思想和中国“史官文化”的不同特色,并据此分析说明希腊思想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为打破“史官”文化垄断所作的贡献。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柏拉图《理想国》里的“善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并分析他形成这种“想象”的社会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