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A. “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B. “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C. “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D.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小张找到康熙大帝像,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上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你认为下列主要活动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

A. 修筑驰道,巩固统一 B. 羁縻府州,形成制度

C. 抗击沙俄,维护主权 D. 设台湾省,加强控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康熙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

A. 缓和了阶级矛盾

B. 缓和了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

C. 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D. 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题文)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这一行动,最主要出于

A.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 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

C. 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D. 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变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题文)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

①“兼并天下”“设置郡县”   ②“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③“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④“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

无为之治,天下息兵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仁义为本,慎用刑法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旧唐书》载,贞观年间,“绝域君长①,皆来朝贡;九夷重译②,相望于道。”(①绝域君长:指各个国家。②九夷重译:指各国翻译人员。《旧唐书》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唐朝

①国势强盛

②成为世界中心

③对外开放

④国际影响深远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康熙帝统治时期,中国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相当强大的统一国家。在下列四项有关康熙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他事件根本不同。

A. 平定三藩

B. 统一台湾

C. 雅克萨之战

D. 平定准噶尔叛乱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可能需要依据

A. 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

B. 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

C. 焚书令、秦朝速亡、科举制度

D. 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题文)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谓之驼城……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遂破其垒”。这一战役

A. 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

B. 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境降清

C. 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

D. 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侵略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西汉人严安说: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

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

B. 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应予以彻底否定

C. 秦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 秦的统一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题文)毛泽东1960年曾对老舍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毛泽东如此评价康熙帝的主要理由是

A. 平定三藩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

B. 收复了台湾,加强了东南海防

C. 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了领土完整

D. 建立并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 属实

B. 不可能是事实

C. 不能判断

D. 有可能是事实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水”和“舟”是指

A. 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

B. 人民群众和封建君主

C. 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

D. 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A.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完成统一的实力

B. 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

C. 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

D. 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表是清朝康熙统治时期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 国家繁荣昌盛,库存盈余增加

B. 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快速增加

C. 国家内忧外患,军费开支不断增加

D. 对外贸易发达,海关税收不断增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题文)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A. 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B.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C.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D.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炀帝时营建,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马周传》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目的是什么?(3分)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3分)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4分)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2)作者对秦始皇、汉武帝持何种态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3)你认为作者评价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标准是什么?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观点。

(2)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

—电视剧《秦始皇》主题曲

材料二黄沙万里/滔滔天与地/尘土滚滚世事变幻/民间疾苦几番忧患/扶危治国是我天职/求令苍生终可免受磨难/平民百姓永享盛世太平/万岁千秋将家国建于锦绣大地/平乱世/红日照耀这国邦/从未信念摇动/我心坚决昭着日月/无愧于心无憾此生/期望世代繁盛/振兴家国/捍卫江山为国为民/尽我己能(无憾)/还尘世几番风雨暴/平息风波遍地放晴/龙的国土展开新的国度/流传后世宏伟功绩

—电视剧《康熙帝国》主题曲《千秋大业》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和康熙帝各有哪些历史功绩?

(2)分析秦始皇和康熙帝有何相同之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