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一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 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 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 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 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这体现了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 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了变化

C. 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D. 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A. 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 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

D. 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面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D.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世纪60年代以前,荷兰人是在华最大的茶叶经销商,1765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叶基本占中国出口货物的50%以上,19世纪后这个比例超过90%。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收复台湾后荷兰失去对华贸易的基地

B. 英国订单大清政府鼓励商人与其贸易

C. 荷兰海上霸权丧失贸易遭受英国排挤

D. 英国率先打开中国大门拥有贸易优势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国1978年底以后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成功,而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

B. 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 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 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都以技术为中心,但现在,多数国家却仍然落后,不是因为不知道这些技术,而是因为运用先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操作和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够,更重要的是,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材料突出反映了

A. 落后国家掌握先进的技术就能迎头赶上

B. 接受技术和资本就能实现社会改组

C. 落后国家具有足够的资金就能突破重围

D. 工业革命需具备心理和文化的动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C.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D.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题文)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 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 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 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题文)1918年7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

A. 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

C.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

D. 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 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 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 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 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克林顿执政期间,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克林顿政府采取的经济措施有:

①大规模减税

②缩减政府开支

③奉行赤字财政政策

④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丘吉尔魅力不再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丘吉尔强烈反苏引发人们恐慌         

D.英国赢得战争失掉优势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纷纷走上海外殖民扩张之路,世界贸易也日益发展。下列是西欧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统计表(1500~1700年)表中②代表的国家是

国家年份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705

371

65

1770

——

811

 

 

A. 葡萄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 洋务企业    B. 民族资本企业

C. 外国资本企业    D. 官僚资本企业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当时,英国发动三次英荷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 推动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B. 将北美洲和大洋洲纳入世界市场

C. 夺取海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

D. 保护跨越大西洋的黑人奴隶贸易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题文)下表是1850年、1870年德、法、英三国蒸汽动力使用情况,这说明

A. 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B. 法国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快速发展

C. 德国统一促进了工业化迅速发展

D. 英国工业化起步最早发展最迅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对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A. 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 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 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揭开苏联改革的序幕,这些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 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 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 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元贬值41%,以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竞争,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这些举措

A. 有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

B. 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C. 有利于摆脱经济大危机

D. 加剧世界经济的混乱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背景及其社会福利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坏性经济政策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材料二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垄断巨头梅隆哀吧:“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给予人和物自由,政府只应保卫国家、建立执法机构和维护无利可图的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则应无为而治,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反对任何来自制度的经济垄断。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垄断并不排斥竞争……因此发展科技、广罗人才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从而

使科技与生产更直接地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同时为了解各地和世界市场情况,企业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密切,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盲目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宣称:“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把救济

工作统一掌握起来。”要求国会准许他为应付危机使用像对战争那样的“广泛行政权”……1934年6月,又在致国会咨文中称:要重建我国经济生活的许多机构并为防止再次出现崩溃而对我国经济生活加以改组……新政标志着垄断资本主义统治方法开始进入新时期。

—卢文璞《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哪三个重要阶段?

(2)依据材料二分析垄断组织是如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并用工业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4)你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得到什么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