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南宁市高二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4+ N”高中联合体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代晚期,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秦汉后经过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这反映了

A. 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B. 皇帝制度确立

C.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D. 科举制度形成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胡惟庸案后,明太祖加强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和百官,同时赋予其封驳之权,此后给事中的人员不断增加,位阶有所提升,但其品秩降低,然给事中仍可以七品之卑,退上封事,指斥大臣。据此可知明代君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扩大给事中的监察职能

B. 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 以小驭大强化君主权力

D. 防止给事中的权势过重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具有人文精神

C. 抨击贫富差别

D. 主张权利平等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这表明英国当时

A.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 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C. 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

D. 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后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图)。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 北伐战争胜利

B. 国共十年对峙

C. 日军全面侵华

D. 全面内战爆发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据统计,1820年至1952年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1/3降到了1/20,实际人均收入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平均水平的1/4。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内部动荡与列强侵略

B. 西学东渐与经济衰退

C. 生产停滞与民族危机

D. 政局混乱与工业落后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人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领事裁判权

A. 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B. 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D.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两个重大事件,它们分别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法国大革命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D. 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备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基本方针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80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1990年,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以上史实表明,影晌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

A. 意识形态

B. 平等人权

C. 民族矛盾

D. 国家利益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中国领导人所要的是,美国担保不会与克林姆林宫合作实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尼克松所要的是,想知道中国是否可能与美国合作,对付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攻势。据此判断,中美关系从敌对走向缓和的原因是

A. 美国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B. 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C.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D. 苏联在地缘政治上威胁中美两国的利益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和“挑战”主要指

A.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B. 不结盟运动兴起

C. 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D. 中国的振兴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论证这一结论的是

A.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C.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 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7世纪中叶,香料、茶叶等商品不再是欧洲人奢望难求和无法使用的了,而是成了广大居民消费的对象。材料现象得益于

A. 工业革命的顺利完成

B. 欧业间贸易的开展

C. 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

D. 美洲的发现和开发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 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B. 城市日益喧嚣和拥挤

C. 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D. 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表明

A. 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

B. 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

D. 随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流行语常常代表社会发展的潮流,下列流行语体现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特征的是

A. 超英赶美

B. 造反有理

C. 摸着石头过河

D. 效率就是生命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

年份

钢产量

煤产量

基本投资

积累率

1961年

750万吨

2.5亿吨

59.5亿元

19.2%

1962年

600万吨

2.39亿吨

46亿元

10.4%

 

 

A. 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

B. 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

C. 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D. 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提及当今中国很多闻名海内外的公司的创办历史时,如海尔公司、联想公司等,都不约而同定格在1984年,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

D. 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的进度加快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A. 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

B. 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 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

D. 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 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B. 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 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D. 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 缓和社会矛盾

B. 刺激社会消费

C. 改善劳资关系

D. 美化政府形象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到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治困苦中。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

A. 政策调整迟滞对经济的负面效应

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严重

C. 协约国的武装干涉破坏经济发展

D. 社会改革产生不可避免的阵痛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九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材料表明

A.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 欧元的出现冲击了美元的地位

C.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了崩溃

D. 苏联的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处的“儒术”是指

A. 正统的孔孟学说

B.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C. 儒家学说与权术

D. 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的儒学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唐朝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各自从不同的思想立场出发,吸取和改造了佛老理论,从而使儒学具有了新的特色和更深的内涵。这一运动

A. 促使三教开始融合

B. 实现了儒学官方化

C. 奠定理学思想基础

D. 加速了佛道的衰落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A. 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B. 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

C. 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

D. 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882年,法国颁布《费里法案》,该法案将教育的领导权收归国有,设立了国民教育最高委员会,取消了耶稣会员施教和管理学校的权力。这一措施旨在

A. 加强对教育控制    B. 确立共和政体

C. 实现教育世俗化    D. 传播启蒙思想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文同是北宋著名画家,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空前,开创了新的画派。这种画派被后世称为

A. 人物画

B. 文人画

C. 风俗画

D. 宫廷画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2000年后淘宝开始进入大众视线,但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人愿意使用网络购物,更多的人选择实体店购物。“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这一变化说明互联网

A. 充满虚幻和不确定性

B. 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

C. 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

D. 能够杜绝假冒伪劣品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题文)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B. 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 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内容上侧重于“西文”“西艺”。这说明洋务教育的特点是

A. 宣扬全盘西化

B. 强调制度革新

C. 提倡思想解放

D. 重视西方科技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不盲从。这反映了他主张

A. 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B. 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

C. 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D. 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1950年至1980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11.8%。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二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采取的做法,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的背景。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1为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

西方

清军入关《大清律》的颁布顺治帝颁布禁海令军机处设立八股取士康乾盛世广州“十三行”设立乾隆时《医宗金鉴》问世

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美国1787年宪法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目靓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询之夷人,咸称薯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乃伊国之宝,民生所赖……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

——摘编自(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清代中期,百姓在福清、福州等地建立报功祠、“先薯亭”,以纪念陈振龙引进甘薯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

——摘编自《福州市政府志》

(1)根据材斜,说明甘薯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村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振龙引种推广甘薯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