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农事安排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表中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 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

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 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题文)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贱买贵卖,囤积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富商大贾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D. 政府为商业发展提供宽松政策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个门,城门定时开闭。这反映了当时

A. 市和坊交织在一起的现象

B. 加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

C. 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D. 长安城市规模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比宋代降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的影响

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清代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御题棉花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通过16幅图记录棉花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七言绝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

B.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C. 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

D. 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据统计:乾隆初年广州海关征税定额为271953两,嘉庆初年增长为899064两;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国内各港口驶往东南亚的帆船共295艘;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列国抵华商船共计5107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这一时期

A. 贸易出超地位优势明显

B. 海外贸易取得一定发展

C. 闭关锁国政策遭到冲击

D. 关税增长主要依靠进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复存在

B. 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

C.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下图反映的是1875—1931年主要年份手工土布(以平方码计)在国内棉布市场上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情况

A. 反映了列强对华的经济掠夺加剧

B. 说明提倡国货运动效果显著

C. 客观上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

1937.7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总计

工厂数量

234

419

517

306

1061

1376

549

5462

 

 

A. 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的体现

B. 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

C. 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 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题文)观察下图,这一材料

A. 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表明股票投资的理念得到人们认可

C. 说明中国开始组建合作性金融组织

D. 反映国家对手工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所以必须实行经济核算,从理论上和历史经验上说,都只是因为价值规律制约着经济计划,经济计划必须运用价值规律,如果不是由经济核算制来补充经济计划,计划经济运用价值规律就有无法克服的困难……价值规律通过经济计划调节全部经济生活。这反映了作者

A.主张抵制计划经济体制 B.提倡价值规律调节生产

C.受当时左倾思潮的影响 D.主张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题文)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万里找邓小平说:“安徽一些农村已经搞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这让万里吃了定心丸。当时万里担心的是包产到户

A. 逆潮流

B. 不科学

C. 悖路线

D. 违民意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80年4月,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领取了国家外资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外资审字

(1980)001号”营业执照。这反映出当时

A. 实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

D. 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题文)《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 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 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C.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D. 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如《申报》登载杨勋的《别琴竹枝词》:“清晨相见谷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若不从中肆鬼肆,如何密四叫先生。”

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lars

三明治

啤酒

德律风

引擎

大拉斯

 

 

这种近代上海中英夹杂的“洋泾浜”英语主要反映出

A. 上海英语教育落后

B. 外来文化已被广泛接受

C. 中国人崇洋媚外

D. 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倡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A. 促进了市场繁荣

B. 有利于普及西装

C. 淡化了传统等级

D. 交际活动增加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35年

1871年

1886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A. 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    B. 应用西方科技速度不断加快

C. 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使命    D. 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题文)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

A.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 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

C. 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 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 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 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 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

C. 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就在英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之时,英国人亚当·斯密却主张英国摆脱殖民地的累赘,不要去管殖民地的事,以“无形帝国”代替有形的“日不落帝国”。亚当·斯密的“无形帝国”

A. 基于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强大实力

B. 力图最大限度地减轻英国的负担

C. 意在促使英国提高现代文明程度

D. 促使英国通过自由贸易称霸世界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贸易无利可图             B.英国文明程度的提高

C.非洲人民的反抗               D.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

A. 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

B. 标志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

C. 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 解决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

3.3

5.0

——

3.8

1874—1890

1.7

5.2

2.1

3.5

1891—1900

1.6

3.5

2.6

4.8

 

 

A. 美德工业产值超过英法

B. 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C. 老牌国家经济陷入停滞

D. 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罗斯福执政时期,实行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的措施是整顿金融的关键。该措施的影响是

A. 促使商品价格逐渐回落

B. 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C. 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 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到:“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歌曲主要反映了

A. 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 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C. 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

D. 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有一种经济理论认为,应该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这种经济理论应是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货币学派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该政策)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该学者评价的是

A.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 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C. 西方的“混合经济”

D. 美国的“新经济”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题文)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A. 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

B. 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C. 说明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D. 反映出苏联积极吸取西方凯恩斯主义经验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耢,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兰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时间

历史资料

1878年

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78年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

维新派在北京成立强学会,领导政治活动“公车上书”

1895年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出版《天演论》

1912年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

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农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要求:论题明确,提取材料信息充分,表述清晰。)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国家的发展,但也会造成国家的巨大损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材料三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同样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说明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一些人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对临时经济政策调整后的具体内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