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辽宁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 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 增加赋税收入

C. 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 保护小农经济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宝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百姓皆重农抑商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 自由流通的支票

B. 中国最早的纸币

C. 国家发行的债券

D. 兑换货币的凭证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A. 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 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 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 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

A. 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

B. 洋务派认识到实业救国的重要性

C. 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

D. 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安徽泾铀矿务公司招股章程规定:“本公司但收华股,非华股者查出作废。”商办安徽全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也规定:“本公司拟全招华股,不招洋股,以合自办二字。”上述材料体现出安徽

A. 民族工业是全国最发达的

B. 民众比较强的“实业救国”意识

C. 民众排斥西方文明,维护国家政权

D. 驱逐了西方侵略势力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从道进行了疏理,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以上举措

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

C.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D. 强化了经济统制政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 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 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 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 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 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 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 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某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这里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 启蒙运动

B. 资产阶级革命

C. 工业革命

D. 殖民扩张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这说明当时英国

A. 新生工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 小资产阶级逐渐被消灭

C. 社会被分化为工人和资本家

D.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 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 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 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题文) 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 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 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德国统一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法制建设。德意志帝国国会于1877年颁行《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1896年通过《民法典》,1897年通过《商法典》。这些法律

A. 说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

B. 说明帝国国会有完整的立法权

C. 说明德意志帝国形成了完善的代议制

D. 适应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该史料旨在说明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

B. 煤气行业开始为新兴电力工业所淘汰

C. 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

D. 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据此分析,导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是

A. 股票投机过度

B.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

C.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表明英国

A. 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 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度过经济危机

C. 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

D. 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题文)1933年3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上任后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国家复兴管理局、农业调整署、联邦政府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总统的独立办事机构和附属机构。这些机构

A. 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

B. 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

C. 动摇了美国的分权原则

D.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为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罗斯福新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恢复金融秩序维护货币安全

B. 保障工人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C. 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D. 通过立法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 十月革命

B. 斯大林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的实践中表现为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征收粮食税

C. 实现国家工业化

D. 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

(3)根据材料,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4)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商埠,并允许英国在广州派驻领事。

1861年,英、法在广州沙面设租界,以后陆续兴建电力厂、自来水厂、水塔、教堂、邮政局、电报局、医院、消防班、清洁队等公共事业机构,还有公共娱乐设施如沿江公园(英法各一个)、网球场、影剧院等。1862年,华侨黎先生在广州创办“万隆兴行”,经营进出口业务,是近代华侨投资之始。1879年,华侨卫省轩在广州文昌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火柴厂。1890年,华侨黄秉常在广州创办中国第一家电灯公司。

—据《广州历史大事记》整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广州的城市发展的特点。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广州城市发展特点的形成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今广东徐闻县设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过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广阔的殖民地为英国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产品远超国内市场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所需原料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交通的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路架构的市场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