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A. 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普及

B. 垄断组织形成并迅速发展

C.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 福利制度国家在欧美大量出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后汉书》记载:“先是,(庐江)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材料反映出当时庐江农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资源的贫乏

B. 生产技术的落后

C. 灌溉技术的落后

D. 农民意识的落后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题文)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抨击的是清政府的

A. 地丁银制度和闭关政策

B. 单纯器物变革而拒绝体制革新

C. 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

D.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但又严防死守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清《漱华随笔》中记载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由年长者致辞,谓: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中国婚俗已发生质变

B.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C.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

D.政治运动对婚姻习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马克思曾说,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国家……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地是

A. 殖民活动给殖民地带去严重灾难

B. 工业革命加速殖民体系的崩溃

C. 煤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 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新生产方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这主要是指

A. 外国资本主义积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摧毁了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

C. 刺激了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D. 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反映了

A. 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

B. 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

C. 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D.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A. 科学直接推动了工业生产发展

B. 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变

C. 电已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

D. 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字进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纷纷搞起承包,人们相信一包就灵。这反映了

A. 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

B. 农村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城市经济

C. “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 对外开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54-1959年,苏联农业产值以平均每年70%的速度在增长。1958年同1953年相比,谷物产量增长了91%(其中小麦增长了131%),肉类产量增长62%,奶类产量增长105%,蛋类产量增长76%。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 重点在农业方面    B. 符合苏联的国情

C. 实现了根本突破    D. 取得了一定成效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表展示了1845-1856年英国对上海的羽毛纱输入信息。其反映出当时

A. 上海的对外商贸竞争力下降

B. 当时实业救国探索初显成效

C. 英国有意限制对华出口贸易

D. 英商对华羽毛纱倾销有心无力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英国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己经蓬勃发展,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妨妙机。这一现象说明

A.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B.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

C. 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

D. 教育普及引发技术革命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据资料记载截止到1990年,国与国之间的优惠贸易协定只有46个,1990年后迅速增加,到2008年底增加到213个。这种变化是因为

A.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B.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

D. 国际贸易额的不断增长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题文)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B. 体现了国家对母族亲属关系的重视

C. 阻碍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 说明了农耕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

A. 使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

B. 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 对我国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分析

D. 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每岁亦需巨资”。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这从本质上反映出中国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

B. 近代化需突破体制的束缚

C. 洋务企业的开销巨大

D. 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政府采取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措施,1953年12月,农业合作社还只有一百四十多个;经过仅仅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到1955年6月,经过初步整顿后,仍有六十五万个。这一状况表明

A. 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B.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急于求成倾向

C.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体地位得到根本改变

D. 新中国政府对社会主义改造缺乏整体认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对下表认识正确的是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比例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完全排挤了私有制经济

B. “一五”计划已经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

D.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刚刚完成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指出革命胜利后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新中国在过渡时期的实践有

①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②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劳动竞赛

③办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④普及人民公社提高公有化的程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是

A. 欧洲早期工场手工业

B. 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公司制

C.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题文)下图反映了近代时期某地花生和烟草种植面积变化情况。这些数据反映出

A. 中国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B. 西方列强疯狂掠夺原材料

C. 中国与世界市场密切联系

D. 该地农业生产力有所提升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 接管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

C. 合理调整工商业

D.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题文)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 “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 “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 “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 “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C.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 经济贸易活动取代了殖民战争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刹车”意指苏联

A. 工业经济停滞不前

B.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C. 致力于发展核武器

D. 仍坚持传统的体制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 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 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1991年11月,澳大利亚、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经济体在汉城召开会议,讨论亚太经济合作(APEC)的进程,包括巩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原则和目标、地区经济趋势和问题、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未来步骤等。这反映了亚太经合组织

A. 有利于亚太地区经济往来与合作

B. 是亚太地区国家走向联合的开始

C. 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组织

D. 消除了亚太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中国“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抨击清政府

A. 地丁银制度和闭关政策

B. 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

C.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但又严防死守

D. 单纯器物变革而拒绝体制革新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的“商业革命”有哪些表现?“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及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材料二……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2)材料二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三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对外贸易状况。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才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2010年全国第三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揭示,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享有程度远低于同龄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他们的政治和社会参与程度也远不及城市和农村居民。更为严重的是,超过2000万的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还不能得到平等接受教育和升学的权利。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问题,直接影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小康社会建设,需要政府拿出真诚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应当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的《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市化出现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带来重要影响。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限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1)结合材料一说明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办法失败后,又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材料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二、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20世纪20和30年代,苏俄和美国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恢复经济都进行了经济改革,对照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不难发现:“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说明了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