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毕业复习统一检测高三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宋刑统》:“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食材以肉类为主

B. 重视食品安全

C. 制裁强行买卖行为

D. 食品中添加了有毒物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对比近代英、德两国政治制度,选择正确的内容填入表格空白处

A. 君主凌驾议会之上,掌握国家实权

B. 议会至上,君主是国家的象征

C. 君主权力有限,只掌握行政权

D. 君主代表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下列文献中有相似规定内容的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1年《邦联条例》

C.美国联邦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上述现象表明

A. 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

B. 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

C. 英国的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

D. 议会对内阁起到了限制作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商会是近代出现的商人群体。据统计,1908年,全国已有58个总商会,1912年商会总数猛增至794个,1915年更激增到1262个。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政策的鼓励

B. 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C. 民族工商业发展

D. 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题文)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的形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

B. 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C. 新式教育使女性思想解放

D. 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它是民国以来至当时,甘肃农业改良与推广最好的时期,各种农业改良与推广机构普遍建立起来,形成了以省农业改进所为中心,农林部和中央农产促进委员会督导,省农业推广委员会领导和县农业推广所具体负责,由农会和合作社与农家相联系,比较缜密的农业改良与推广系统。甘肃农业发展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 北洋军阀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

D. 新中国成立初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题文)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l876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A. 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B. 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 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 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 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

A. 自由放任    B. 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 放松国家干预经济    D. 仿效计划经济

 

二、论述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二)论证观点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三)阐释事物

(1)从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

(3)试从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关键词:短暂春天、维新变法、民主科学

主题:近代化进程加快

阐释: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政治上,19世纪末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思想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

 

三、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城市见证历史,城市发展折射出人类文明进步。

材料一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材料二

请回答:材料一、二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这两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狂野矫健的。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是如何评价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侵华期间,江苏的文化事业损毁严重。1937年8月5日,日本首次轰炸南京,中央大学图书馆、实验学校被炸;到1938年8月底,仅江苏中等学校的财产损失就高达1899万元。南京沦陷前,还有2000多箱南迁故宫文物未及时转移,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江苏各地的历史古迹也遭破坏。江苏被日军抢掠的藏书具体数据已难以确认,有资料称日方掠夺图书共85万册,相当于当时整个日本图书馆的图书总藏量。

—摘编自朱季康《抗日战争与江苏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发展》

材料二抗日战争期间,党高度重视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发展。1942年底,仅由新四军上海办事处护送到苏北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就达2000多人,他们成为江苏根据地文教事业的生力军。1942年,苏北根据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比党政干部略高。1943年,苏中根据地小学校比1942年增加了500所。根据地教育部门编写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和人民大众需要的新教材,积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1940年,苏北抗日根据地大众书店成立。

—摘编自李建平、张中良《抗战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侵华期间江苏文化事业遭到破坏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苏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四、null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娥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

——《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