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史记》载:“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孟子发扬孔子思想提出的主张是

A. 民贵君轻

B. 人定胜天

C. 克己复礼

D. 仁者爱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体现了( )

A.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 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A. 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 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C. 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 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 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 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C.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 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人之初,性本善 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实行仁政

C. 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李贽对儒家正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认可存天理,灭人欲

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C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D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此,西欧掀起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宗教改革运动

C. 启蒙运动

D. 工人运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题文)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 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 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 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 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 市民阶层壮大

B. 农民娱乐的需求

C. 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 宫廷贵族的消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最能体现此“二元性”的分别是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傩戏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

A. 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 “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 改革开放的实践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A. 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 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C. 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D. 提出高等教育“211工程”计划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

A. 军事技术落后

B. 社会制度滞后

C. 政治腐败

D. 思想观念陈旧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 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 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 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

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报告发表于

A.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 完成了拨乱反正 B. 打破了思想束缚

C. 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 深化了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7世纪的科学革命,促使(欧洲)知识分子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而不是用传统的文化权威,对道德、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手术。教会对西欧的影响也因此日渐衰落,而世俗的价值观得到发展。下列属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灵魂人物的是

A. 薄伽丘    B. 拜伦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他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获此殊荣是因为他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

A. 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 让人类发现了更遥远的天体

C. 使人类深刻了解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 提出了“自然选择”观点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 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 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C. 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D. 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报告会,以下是一系列报告的标题:司汤达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作品赏析、高尔基和他的《母亲》、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魅力等。据此推断,这次学术报告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异彩纷呈的民族文艺

B. 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

C. 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 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发展趋势。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认真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基础上,得出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后来又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又把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中,建立了广义相对论。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论,认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物理学取得了哪些成就。并归纳分析人类在时空认识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材料二西方神学认为:各种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后就永恒不变。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各种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生物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演变产生的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之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之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