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高2019届高二下第三次月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千字文》中“九州禹迹,百郡秦并”的历史现象发生于

A. 公元前二世纪初    B. 公元前二世纪晚

C. 公元前三世纪初    D. 公元前三世纪晚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    B.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

C. 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    D. 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东晋的孙盛讨论《三国志》与《世语》有关袁绍出兵人数的差异。《三国志》写到:“袁绍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曹操根据地)许。”《世语》则记载:“袁绍仅有步卒五万,骑八千。”孙盛指出:“根据曹操曾对崔琰说,冀州户籍曾有人口三十万,再加上幽、并、青等州,更是不少。袁绍用兵,必然大举出动,所以他出兵十万攻打曹操应属可信。”上述孙盛所说的内容,在历史学中称为

A. 叙事    B. 考证    C. 褒贬    D. 史论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

A. 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 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 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庚申之变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
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福州船政局的创办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胡适曾提到自己名字的来历:有一天早晨,我请我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二哥说“就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适’字好不好?”我很高兴,就用“适之”二字。这个情况可以反映当时

A. “进化论”的影响

B. 民族主义大行其道

C. 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 社会风气趋于保守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中的文字是“一个萝卜千斤重,两个毛驴拉不动”类似题材的漫画在中国某个时代大量出现。这个时代是

A. 过渡时期    B. 建设道路探索时期

C. 十年动乱    D.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

A. 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

B. 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 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应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探险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时经过的大洋顺序依次是

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艺术作品也可以反映历史。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可以反映19世纪中期俄国的

A. 政治民主化已经起步    B. 经济工业化尚未启动

C. 文化科学化还在蕴酿    D. 经济市场化已经启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 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 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据媒体报道,2015年中国将派出70名军人组成方队参加莫斯科红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这场阅兵式举办的月份是

A. 4月    B. 5月    C. 8月    D. 9月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物价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比原价涨了8~10倍。16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四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

(1)你如何理解15世纪和16世纪两次物价上涨的不同,并分别说明两次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使邦联政府感到棘手的是纸币贬值。在战争期间……大陆会议发行过42批纸币,总额达19155万美元,此后各州也开始发行纸币。到1783年有11个州共发行了24636万美元的纸币……杰斐逊在当时讲到:“1000元的大陆纸币只值硬币1元。”

                                                     ——《美国通史》

(2)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源,并运用所学说明美国为此采取的对策。

材料三  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20几年这价格几乎没变。1992—1994年物价上涨幅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特别是食品类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白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价的发展》

(3)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稳定,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总体上稳定的最主要原因?1992—1994年我国物价为什么会大幅上涨?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的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材料三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案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现代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