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清康熙后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如以康熙中期粮价指数为100,则乾隆初为132.90,嘉庆初高达264.82,至道光年间达到532.08。其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环境的动荡

B. 社会需求的扩大

C. 粮食出口量增加

D. 高产作物的引入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最早应出现

A. 宋朝

B. 唐朝

C. 汉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题文)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只漆杯最有可能出自

A. 家庭手工业

B. 田庄手工业

C. 私营手工业

D. 官营手工业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 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题文)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D.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繁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郑和下西洋

B.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 麦哲伦环球航行

D. 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 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 世界各民族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C. 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 欧洲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阿姆斯特丹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 一系列新国家的建立

C. 欧洲人聚居在一起

D. 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题文)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 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 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D.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这说明

A. 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B.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 福利制度在教育领域率先出现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

高中教材版本

课文表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II)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人民出版社(必修II)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分解

岳麓书社(必修II)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

B. 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

C. 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原因

D. 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促成这一时期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 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中,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图片反映的信息的是继昌隆丝厂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A.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C. 当时中国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

D. 近代经济形态逐步在中国出现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推行了公私合营

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据统计,1949年至1957年,全国城市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9949万,增加了72.58%;农村人口则由48402万增加到54704万,仅增加了13.02%。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不平衡,主要是因为

A. 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 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影响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制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16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 长袍马褂

B. 中山装

C. 西服

D. 旗袍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郭士立1831至1833年曾三次进入中国沿海诸省搜集政治、军事和商业情报,并向沿岸居民散发大量宗教宣传品。这三次航行的经历,使得他深切地感到,打开中华帝国的大门已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他要为“摧毁横隔在中外人民之间的城墙”而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A. 传播西方宗教改革的成果

B. 推进中国人思想近代化

C. 消除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偏见

D. 在华进行文化精神渗透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B. 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C. 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D. 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元贬值41%,以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竞争,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这些举措:

A. 有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

B. 加剧世界经济的混乱

C. 有利于摆脱经济大危机

D. 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929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西方对苏联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A. 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B. 英德试图争取苏联加盟

C.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D. 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A.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 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 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 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题文)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由此可知,关于福利制度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根除了贫富分化

B. 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的根本原因

C. 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 扩大了政府财政支出,存在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等弊端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题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A. 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

C. 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 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与材料中俄国“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

A. 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B. 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

C. 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D. 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G20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建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反映了

A. 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B. 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

C. 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

D. 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题文)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或将最终与欧盟“分手”。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

B. 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

C. 英国加入欧盟对自身经济发展没有好处

D. 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曾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明清以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材料二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三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论明清的金融机构》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引自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