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2018届文综历史保温卷二(衡阳3中用)(word版含答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先秦时期,周成王“桐叶封弟”;汉末农民义军立一个刘姓放牛娃为君,说他是刘邦后裔;五代时,沙陀人李克用本与唐朝李姓宗室无任何血缘关系,但当他建国时也自号为唐,以表明其是承唐朝的正统。古代政治活动中的这类现象表明

A. 君主获天意认可才能凝聚民心

B. 君权宗法内涵有重要意义

C. 古代民众对明君治国的期盼

D. 儒家学说影响古代政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题文)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汉霍光的记载。据此可以认定

史料

出处

(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遂匡国家安社稷

东汉·班固著(汉书》

霍氏之贵,专相幼主,诛灭同僚,废帝立帝,莫之敢违

东汉·王符著《潜夫论》

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延,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

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A. 霍光曾一度把持西汉的朝政

B. 相关记载均存在虚构成分

C. 汉代由外戚决定皇帝的废立

D. 相关评价都是客观公正的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理学思想的影响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市民阶层的壮大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晚明时期,盛行文人士大夫与陶工合作制作茶壶的风气,不仅要在壶身刻诗铭句,还要刻上文人名款和匠人名款。这一风气反映出当时

A. 瓷器制作技术的高超

B. 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

C. 传统等级观念的突破

D. 市民文化居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10年,晚清官方在南京举办规模最大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其中,湖北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最吸引人眼球。外国展品有英国机器、德国军用物资、美国的广告等。各省众多人士纷纷乘坐火轮、火车前去参观。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主动融入世界

B. 官民利益一致

C. 重视兴办实业

D. 商业交通发达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图是中国兴业烟草公司在《申报》(1919年5月17日)上刊载的一则“泰山牌”香烟广告,其商品命名别具深意。该广告表明

A.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 大众传媒提高泰山青岛名气

C. 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 反帝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36年夏,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湖南、江西、广东三省商定,拨付专款,用于重工业建设。同时,向德国订购了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等设备。这表明国民政府

A. 积极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

B. 完成了战前的经济准备

C. 加紧围剿南方红色根据地

D. 开始了工业布局的调整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1981年1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将社、队企业在开办初期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二至三年的规定,改为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受“两个凡是”影响

B. 社队企业实现了私有化

C. 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D. 国营企业改革困难重重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

A. 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

B. 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

C. 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 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新政初期,美国州长协商会对罗斯福是大力支持的。l935年,州长们对新政的态度出现明显分化,他们反复宣传的是维护州权和加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据此判断,下列新政举措中,可能遭到州长们反对的是

A. 贬值美元以刺激出口

B. 设定统一的工资标准

C. 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

D. 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题文)下表为英国1951年和1982年政府福利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亿英镑)。由此可见英国

 

福利支出

国民生产总值

1951年

20.74

145.08

1982年

685.10

3166.98

 

 

A. 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有关

B. 缩小了各阶层贫富差距

C. 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

D. 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初,苏俄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削弱社会化和鼓励有限的自由经营。其目的在于把占苏联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争取过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拥护。它使苏俄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恢复,工农联盟日益巩固,苏维埃政权不断加强。

——摘编自《世界简史》

材料二当罗斯福接替胡佛担任美国总统时他意识到持续近四年的大萧条已经让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工业国变得千疮百孔、风雨飘摇。上任的第二天,罗斯福就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即“新政”。“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fief)。经过一系列“新政”的实施,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也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美国也由此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摘编自《世界简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本身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之处,并概括新经济政策在什么方面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的共通之处。

(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民国时期部分省份中山公园数量统计表

 

省份

数量

省份

数量

广东

57

云南

7

广西

27

河北

3

福建

28

山东

4

浙江

22

河南

2

湖北

14

山西

2

湖南

13

陕西

2

江西

13

辽宁

1

 

 

——据民国时期各市县方志,转引自陈蕴茜《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

上表能够反映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变迁的诸多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项信息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提示:信息提炼+结合史实分析材料+结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通西域,为了给军队提供粮草,大规模实行屯田(政府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最初屯田在酒泉、张掖等地,后逐渐扩展至莎车、龟兹、轮台等地。随着屯田带来西域经济日益繁荣,匈奴加强了对西域的争夺。武帝后期西域之路逐渐畅通,“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西汉宣帝时青海羌人叛乱,汉政府又在青海河湟进行大规模屯田。东汉政府除了在北方推行屯田制外,在湖北、河南也广推屯田。两汉屯田制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可以做到生产、战斗两不误,其生产者的衣食住都由官方解决,此外别无报酬。民屯劳动者租种国家多少土地就缴纳多少租税,剩下都是自己的,同时,他们要承担一些防守任务,遇到敌人袭击时要参与战斗。

——摘编自朱绍侯《两汉屯田制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汉屯田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汉实行屯田制的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俄国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深感不满,于是联合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强迫日本交出已到手的赃物,此事被日本视为奇耻大辱,日本遂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俄国大举入侵东北并拒绝撤军,摆出独占我国东北并且不惜为此一战的架势。1902年日本与英国缔结同盟,这样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问题上形成了两大集团:一个是英日同盟,以美国为后盾;另一个是法俄同盟。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

——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材料二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其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搬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太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