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热身考试文科-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出处

论述

《汉书•文帝纪》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元帝纪》

“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

《后汉书》

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A. 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B. 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

C. 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

D. 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这一做法

A. 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 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C. 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康熙年间,美洲银元的使用区域从沿海扩大到东南,从江浙扩大到内地。从此,一个新的货币量词进入汉语体系,那就是“圆”(后又写成“元”)。这反映了

A. 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

C. 清朝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 中国的经济政策顺应时代潮流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延中部分官员

A. 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 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 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 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25年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会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反映出中共

A. 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入

B. 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

C. 把组织农民斗争作为主要任务

D.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小农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的窘态日益显现,致使民间私人借贷和高利贷盛行。1923年,中国华洋义赈会开始扶持农民组建合作社以寻求突破,发展颇为可观。由此可知近代合作社的探索

A. 依赖封建财团的支持

B. 解决了农村资金短缺问题

C. 符合农业发展的需求

D. 照搬了苏联集体农庄模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实行集约经营;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社员在承包期内,可以将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也可以经集体同意协商转包。这一规定

A. 体现中央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路线

B. 积极引导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C. 表明国家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新途径

D. 推动了大规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古希腊,斯巴达所有六十岁以下公民都有随时服兵役的义务,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成为重装步兵的一员;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男性公民实行共餐制。这些措施

A. 保障了城邦公民自由权利

B. 开辟了民主政治的新路径

C. 体现了城邦内部普遍平等

D. 有利于培养公民集体观念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伏尔泰认为“在这个社会里,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人难道也应该有选举权吗?……当黎民被容许议论(国事)的时候,一切都将毁灭。”这表明伏尔泰

A. 强调天赋人权

B. 保留社会等级

C. 主张精英政治

D. 维护私有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B. 实现了国民经挤的协调均衡发展

C. 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

D. 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59年,美国在制定的国家安全基本政策文件中指出:“对于那些奉行中立主义对外政策的不发达国家,只要他们不受共产党的控制而保持独立……美国就应支持这些中立的不发达国家。”这说明

A. 美国缩小了冷战的范围

B. 美苏加紧对世界的争夺

C. 美国争霸重心发生变化

D. 世界局势日益趋向稳定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我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法国共有十三个最高法院,它们绝大部分有权解释法律,而且不准上诉。另外,一些称为“国中国”(paysd’Etat)的省份,在负责代表国家的最高当局制定税法时,有权拒绝同最高当局合作。

而在美国,正像只有一个立法机构可以立法一样,只有一个法院可以解释法律。因此,在这两个主要点上,美国比旧法兰西王国还要集权……

——1835年(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旧法兰西王国相比,美国政治制度所具有的特点。

材料二(1791年乾隆谕旨)国初(建立)以来,设立(世袭的清朝贵族)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议政)王大臣承充办理(军国大事)。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应皇帝)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向(来)例俱兼议政(王大臣)虚衔,(非军机大臣则)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八九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91年乾隆谕旨所体现的清朝前期中央政治机构的制度性变化,概括指出当时中美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六七十年代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成果较为匮乏。八九十年代中国又出现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高潮期”。这些前人文字,虽不无可挑剔之处,但更多的仍是相当具有文献价值之作,其中有的还有相当可贵的学术和思想价值。

——摘编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从中唐开始,藩镇和一些势力较大的州郡常常以种种借口和手段,截留应该上缴中央政府的赋税,久而久之,形成了财政上的“留使”“留州”制度。到了五代时,藩镇节度使甚至直接派自己的亲信武将管理场(征收赋税的场所)务,赋税大权落入节度使手中。

赵匡胤发布诏令,要求各州除留下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贡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要全部奉送到京,不得无故截留。同时,赵匡胤还以中央支付给大藩“公使钱”为条件,废除了“留使”“留州”制度,收回了藩镇所控制的部分财权。此后,赵匡胤还在中央设立了分管财政的三司,设三司使和三司副使,总管各地贡赋和中央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些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洛税史寻幽:北宋立国行新制,中央“集财”国库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美国最初想按照德国模式来处理日本的占领问题,还提出了一个四国占领计划,也就是美国占领本州岛中部地区,苏联占领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地区,中国占领四国岛,英国占领本州西部和九州岛,东京和大阪两城市则由各国分区占领。最终,除小部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外,绝大部分的对日占领任务都由美军完成。

日本投降和美国单独占领可谓是外交史最富于戏剧性的转折,日本在美国主导的改造下迅速完成了从美国的对手到美国的盟友的大转身,而美苏这对战时盟友之间的矛盾却在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过程中彻底公开化。著名的日裔美籍历史学家入江昭评价道,“从很多方面来说,日木投降的方式不仅使之成为战后和平的开始,也成为冷战的开端”。

——摘编自吕福海《日本二战战败后,四国占领日本计划为何流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最初提出四国分区占领日本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原因和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马相伯

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1900年决定毁家兴学,将祖遗己产青浦等地的熟田3000亩捐给教会,亲立字据,规定诚产业供作中西大学建成后的学生助学金。1903年创办震旦大学院,实行学生自治。1905年在江湾筹建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自任校长兼法文教授。辛亥革命前后,与英华(宇敛之,后为辅仁大学校长)创办辅仁社(即后来的辅仁大学)和培根女校。

九一八事变时,马相伯已届91岁高龄。他发表《为日祸敬告国人书》,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亲自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共得10万元,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他先后发起组织多个爱国教亡团体,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1939年11月4日在越南谅山溘然长逝。噩耗传出,举国哀悼。

——《近现代历史人物介绍·马相伯》

(1)根据材料,概括马相伯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马相伯活动的主要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