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二模文综历史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周时期官吏主要由贵族充任,各有封邑、禄田,无俸禄。春秋末开始出现实物俸禄,至战国逐渐形成以粮食等实物为俸禄的制度。俸禄制度的出现说明

A. 官僚品级制已逐渐形成

B. 士阶层受到诸侯重视

C. 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 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桑弘羊为汉武帝施行平准法,没收了富商大贾囤积居奇之所得,认为“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按土地多少单一标准收税。由此可见,桑弘羊与雍正帝都

A. 实现了减轻税赋的目的

B. 注意税赋征取的正义性

C. 废除了地主阶级的特权

D. 无法切实解决财政困难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唐玄宗天宝初年,设置十节度使,节制边疆军事力量(其分布见下图),由下图可知,此时

A. 节度使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 疆域扩大推动行政制度变革

C. 节度使重在保障边疆安全

D. 节度使掌握了地方军政大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当代许多学者比较推崇宋代文化。以下排列中,最能凸显宋文化特质的是

A. 文官政治—平民社会—尚武进取—词曲吟唱

B. 平民社会—义理涵养—书卷风流—词曲吟唱

C. 义理涵养—尚武进取—书卷风流—文官政治

D. 平民社会—文官政治—义理涵养—书卷风流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

A. 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B. 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C. 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 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清朝日常政务主要归六部等分理,没有外交部,对外关系一直都由类似于藩务、夷务和商务机构来承接。外交部之所以出现很晚,主要是因为

A. “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对外关系

B. 儒家“天下一统”的意识惯性

C. 中央机构叠床架屋的权力体系

D. 内阁与军机处涵盖了外交事务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罗马法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不符,这就足以使买受人获得提起相关诉讼的诉因。该规定

A. 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B. 注重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C. 适应了罗马帝国对外扩张需要

D. 表明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85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同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交通运输。这些政策

A. 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

B. 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C. 旨在缩小城乡差距

D. 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700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60%在田野中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移

B. 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了人口死亡

C.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D. 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776英国商人向国王乔治三世和政府递交了大量的请愿书,呼吁与殖民地妥协。当英王派人携带支持政府作战的文书到伦敦市民中募集签名时,最终募集到11个;此外,还有1171位伦敦商人在反对政府政策的抗议书上签了字。这在客观上说明

A. 北美独立具有群众基础

B. 英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

C. 民众参与决策机会有限

D. 乔治三世失去社会民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了发展中国家

《1970—199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

年份

总人口(百万人)

城市人口(百万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970

2632

705

26.8

1980

3282

1005

30.6

1990

4088

1484

36.3

 

——据联合国《1980—2000年世界人口和农村人口增长》

A. 工业化之路仍然漫长曲折

B. 农村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 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

D. 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1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本质上反映了

A.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

D. 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1610-1695),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黄宗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二  孟德斯鸠(1689-1755),出身贵族世家。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盂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对本国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历史事件(1929—1945)

1929年,10月28日,道琼斯指数下跌13%,29日继续下跌22%。

1930年,美国通过霍利—斯穆特关税保护法案。苏联获得西方社会普遍关注。

1931年,发生英镑挤兑风潮,英国上调进口税至50%。德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2年,法国大幅提高关税,并在对外贸易中实行进口配额制度。

1933年,美国放弃金本位制,美元大幅贬值;颁布《紧急银行法》《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和工程振兴署。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1934年,美国颁布《存款保险法》《证券交易法》,成立田纳西管理局。

1935年,美国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意、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7年,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印度民族主义者通过选举控制了11个省份中的7个。日本全面侵华。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GDP恢复至1929年的水平。

1945年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机构相继成立。

——据刘鹤等《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材料:1985年我国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由此拉开了医疗机构转型的序幕。1989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文件提出五点:第一,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第二,开展有偿业余服务;第三,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第四,卫生预防保健单位开展有偿服务;第五,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以工助医”。1992年,医改正式迈出“市场化”步伐。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化阶段。。

--摘编自2008年《发展和改革蓝皮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材料:范仲淹(989-1052)苏州人,幼年丧父,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而更名朱说。知晓身世后,他远赴应天府求学苦读,1015年科举成功,在为官一方并食朝廷俸禄后,他迎回母亲供养并改回本名。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因旧海堤年久失修,海潮淹没良田,毁坏盐灶,危害百姓,他上书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1026年,工程最终完成。1027年,范仲淹为母守丧,应天府留守晏殊闻范仲淹之才,请他执掌应天府教席。在主持教务期间,他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创导时事政论,力求矫正世风,严以律己,节操高尚。在其影响下,书院学风焕然一新。1028年,范仲淹奏请《上执政书》,请求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得到不少朝中大臣的褒扬和推举。同年,被宋仁宗招入京城。

范仲淹死后,朱熹说他“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刘漫塘说“本朝人物,南渡前,范文正公合居第一”,清代袁枚称其“黄阁风裁第一清”。

--据《宋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仲淹能被朝廷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后世褒扬范仲淹的理由。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