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的原则。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 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

D. 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以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解决“恩荫”选官的弊端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 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 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 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 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

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

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结论: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98年“当时会试举人集辇彀下者将及万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会试举人攻击梁启超是因为他主张

A. 裁汰冗员

B. 裁撤旧军队

C. 废除八股取士

D. 设立京师大学堂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A.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

B.戊戌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革命运动形成广泛的社会风潮

D.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对“尚未到达新日本”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②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

③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④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

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

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

④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855年,日本学者吉田松阴公开宣称:“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日本北海道古称),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B. 成为日本以后对外扩张的“路线图”

C. 日本很早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D. 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蓄谋已久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魏冯太后:“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针对的是当时(  )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到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他,说:“商君定有法律,谁留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 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 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 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 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历史学习中强调史论结合,但常常因为对概念理解有偏差,导致结论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史实

结论

A

王安石实行市易法,政府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表明北宋一度放弃了抑商政策

B

光绪皇帝推行百日维新

主要意图是维护大清封建专制统治

C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意味着两极格局被打破

D

20世纪80年代中国逐渐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标志着农业经营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列入家族谱牒)”;三、“明尊卓爵枝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按等级分享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四、“有军功者显蒙,无军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这四条法令对秦国的历史可以说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朱绍侯《商鞍变法与泰国早期军功爵制》

材料二17世纪末,当英、荷等国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迅猛前进的时候,俄国还是一十落后的农奴制国家。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派遣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回国后立即进行改革。其中在用人制度上,颁布官职等级,规定所有贵族都从低级做起,按功晋升。非贵族出身者也可做官,升到8等以后列为贵族。它打破了按门第论资排辈的传统……俄国初步迈开了实现近代社会政权组织的职能分化和规范管理的步伐。

——摘编自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刍议》

(1)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内容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动机。归纳其用人制度改革与商鞅推行军功爵制的相似历史作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社会流行词汇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年

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1912-1949年

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

 

1949-1978年

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

 

 

 

结合材料和所学,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扩大赋税征收面,隋初进行了纳税户口清查工作,《隋书,食货志》载:“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大索貌阅之后,大臣高颖又认为长吏肆情,遂请行输籍之法。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写成定簿,并根据户等高低征派赋役。由于国家规定的赋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甘心成为国家的编户。这样既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隋代农民赋役较前代有所减轻,但是纳税人口却比前代成倍激增,隋朝经济改革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由此一目了然。

——摘编自《从改革的角度看隋朝的“国计之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