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伊春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我国自古以来流行着“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说法。它所体现的是

A. 小农经济

B. 重农抑商

C. 商品经济

D. 重男轻女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了当时

A.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B. 租佃关系开始出现

C. 自然经济解体

D. 土地兼并严重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人口迁移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 南方人口数量逐渐超过北方

B. 导致南方人地矛盾突出,破坏了生态平衡

C. 江南开发进程加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南北文化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

A. 民营作坊兴盛

B. 已采用大机器生产

C. 实行工官制度

D.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它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杭州城

A. 商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  

A.资本家           B.雇佣工人

C.奴隶             D.地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引自《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封建制度的衰落

C. 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 民主思想影响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小农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A. 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它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

C. 它满足了百姓基本生活的需要

D. 它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 瓷器

B. 丝绸

C. 铁器

D. 青铜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某电视剧中有一组关于北宋汴京普通家庭早晨生活的场景,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①老头子在作坊内用煤冶铁

②老太太端着一只景德镇产的瓷碗

③大儿子准备到集市上卖家中生产的手工业品

④儿媳在用脚踏三锭纺车纺纱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B. 水利工程的兴修

C. 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污染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的城市特征。这一时期城市的污染源可能来自

①工厂

②马车

③火车

④汽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字耕。这反映了当时

A. 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B. 牛耕技术备受推崇

C.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 种植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假如你是16世纪初的一位欧洲商人,你深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那么,你有可能第一个将下列什么产品运到欧洲市场上出售

A. 亚洲的丝绸

B. 非洲的黄金

C. 美洲的烟草

D. 澳洲的瓷器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5世纪末教皇以穿过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附近的子午线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两半球内新发现的土地分别划归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这两个国家是

A. 葡萄牙和西班牙    B. 法国和西班牙

C. 荷兰和英国    D. 法国和英国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的工业能源是煤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石油作为新能源得到运用

A. 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从生产力发展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

A.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C. 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

D. 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 高歌猛进

B. 曲折发展

C. 停滞不前

D. 萧条萎缩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的变化,始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进入近代,中国电报事业开始发展起来。中国人自行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

A.台湾    B.天津   

C.广东   D.湖北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美洲的种族分布变化最大。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欧洲移民拓殖

②种族杀戮

③黑奴贸易

④美洲战乱频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文献记述“17~18世纪,西欧银行业迎来大发展,大量银行在各大城市建立起来。”你认为这种现象

A. 有可能,因为这时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

B. 完全可能,因为这时远洋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C. 完全可能,因为这时机械制造业在生产中已经确立统治地位

D. 完全不可能,因为这时西欧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 西班牙

B. 荷兰

C. 法国

D. 英国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18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其原因不包括

A. 完成工业革命

B. 进行商业战争

C. 进行海盗掠夺

D. 从事黑奴贸易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大企业时代的到来。这一时代

①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②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

③生产和资本出现高度集中

④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图中瑞蚨祥销售额日趋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A.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掠夺

B. 英美等外国资本对中国的侵略

C. 长期战争的破坏

D. 自然经济解体,手工业破产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

A. 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进一步改革

B. 统治者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

C. 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

D. 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的结果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在工业革命中,“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是指

A. 珍妮机

B. 改良蒸汽机

C. 飞梭机

D. 骡机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促使人类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重要事件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殖民扩张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列举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活动。

 

时间

国家

探险家

航线

1487年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

1492~1498年

西班牙

哥伦布

西欧—

1492年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

1519~1522年

西班牙

 

环球旅行

 

 

请将上表补充完整,并简要叙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