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年最后30天高考冲刺卷(五)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表为汉字“王”“父”“夫”“族”在《说文解字》冲的注解。

汉字

解释

“王,天下所归王也。”“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为手持刀斧之形”。斧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武器。故用“父来表示手持石斧,具有成权救导子女的父家长”。

“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夫”像一个正面的人端然站立,头插发簪,乃权利之象也。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从口从矢。“口”为旗帜,夫为箭。

 

 

这主要反映了

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 父系血缘关系开始受到重视

C.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蒙森在《罗马史》中这样论述罗马法的起源:“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这表明了罗马法蕴含了

A. 君权至上的精神

B. 公民主权的精神

C. 自由平等的精神

D. 三权分立的精神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

B. 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

C. 《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

D. 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清政府长期实行“怀柔远人”政策。1764年,下令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出海商船,每船准带生丝以两千斤为限,准许外国商船每次可带出生丝一万斤,又严禁闽、皖、浙等省出产的茶叶从海路运销广州或海外。该政策

A. 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趋势

B. 有利于外国商人垄断中外贸易

C. 导致中国农产品失去国外市场

D. 使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日益萎缩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1834年,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这表明卢坤

A. 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

B. 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 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

D. 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中期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这反映了该地

A. 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B. 手工业生产领域的社会分工日趋明显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并发展

D. 近代化进程影响到人们的经济活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北洋政府于1914年、1923年、1925年先后制订了三部宪法推行宪政。但是各省军政长官动辄以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至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这说明当时

A. 民主共和力量日渐消亡

B. 缺乏实行宪政的社会环境

C. 北洋政府缺乏法治观念

D. 君主立宪仍得到广泛支持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43年11月,中美、中英签订的新约规定:“废除美英在华的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及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美英自动放弃这些特权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扩大侵略促使美英放弃了侵华政策

B. 中国抗战客观上支援了美英反法西斯战争

C. 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

D. 中国人民长期坚持不懈斗争的结果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

A. 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

B. 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

C. 危机迫使美国调整对苏联政策

D. 经济危机客观上给苏联带来发展机会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图是1925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根据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整理)。这份统计数据反映了美国

A. 贫富分化使社会购买力明显下降

B. 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

C. 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D. 股票投机过度导致市场虚假繁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世纪60、70年代,关贸总协定相继通过一系列决议,主要内容有在关税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以普惠制待遇,为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提供方便,允许发展中国家之间实行互惠关税而不给予发达国家等。这表明

A. 全球化推动着世界市场体系走向公正合理

B. 发展中国家掌握了世界贸易政策的话语权

C. 亚非拉经济发展大大改变了原有经济格局

D.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冲击着旧的经济秩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指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所致。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A. 中国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 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被其取代

C. 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D.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丘反对门人冉求为季氏征课重税,要求统治者“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和“使民以时”,后来概括为“时使薄敛”。政治家管仲提出:“沟渎遂(通)于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殖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战国晚期的荀况主张:“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商鞅指出,“民不逃粟,野天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

——摘编自葛金芳《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材料二冯桂芬曾言:“然则,居今日而言裕国,宜何从?曰:‘仍无逾于农桑之常说,而佐以树茶开矿而已’。……上海一口,贸易岁四五千万,而丝茶为大宗。诸夷以开矿为常政,不闻滋事。且夷书有云:‘中国地多遗利。舍我不开,而彼开之,坐视其捆载而去,将若之何!’”梁启超指出,“衣食之源”的大小,“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莫如机器”,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以富者之财,贫者之力,合而用之,以取无量之财于地”……在中西文明的碰撞冲突之中,他们开始用一种世界眼光来看待这一切的变化,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摘编自冯桂芬《筹国用议》叶世昌《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富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冯桂芬、梁启超等人富国思想的新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作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各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般的基本规律。犹如一个有机体,每个文明都会经历起源、成长、衰落和解体四个阶段。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走向衰落和解体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评析汤因比关于“挑战与应战”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论述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腓特烈二世(1712~1786年),1740年登上普鲁士国王宝座。他信奉“强权即公理”,在伏尔泰等人的见证下,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使普鲁士迅速崛起,历史上又称其为腓特烈大帝。

在他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他设立新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但事实上只对他一人负责,大臣无任何实权,“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为国家注入开明、公正的新精神。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农奴制剥削方式,倡导大力发展工商业,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性关税等政策,竭力增加税收以扩充军力。军事方面,主要从严训、精械、创新战术、改革军制和加强补给等方面强化军队建设,把“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使普军成为欧洲效率最高的军队。此外,他还兴建数以百计的学校,奖励科技和扶助艺术发展等。

——摘编自陈潇《制度改革、军力建设与国策权变:腓特烈大王的大战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腓特烈二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腓特烈二世改革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