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终养”是指古人辞官奉养父母至祖父母寿终。据载,乾隆年间谕令,既不迎养、又不呈请终养年迈父母的官员,定以处分。该谕令所蕴含的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  )

A. 分封制度    B. 宗法制度    C. 郡县制度    D. 选官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唐初,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经唐太宗签署下发到门下省,门下省官员提出异议,该敕书终没有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尚书省承接地方政府上报的事务也须通过门下省审读同意,最后报皇帝签字认可。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 唐初皇权与相权形成权力制衡

B. 尚书省起到沟通中央和地方的作用

C. 中书省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构

D. 门下省具有使决策合理化的功能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明代某士人指出:“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这一言论意在说明

A. 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

B. 闽省渔业发达的原因

C. 沿海贸易网络的形成

D. 海禁政策的弊端所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题文)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青釉褐彩诗文执壶是《国家宝藏》节目近期展出的一件唐朝珍品,因其开创了陶瓷业的新技艺而书写出海上丝路的一段传奇。它出产于唐代某著名官窑,该官窑位于下图中的( )

A.     B.     C.     D.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某思想家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列属于该思想家观点的是

A. 制天命而用之

B. 弱者道之用

C. 兼相爱交相利

D. 事异则备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公元前141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

A. 加强思想控制

B. 培养政治人才

C. 扩大儒学影响

D. 确立选官制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伯里克利以后,雅典民主政治盛极而衰。有学者对此指出“少数人的压迫是邪恶的,多数的压迫更邪恶。”雅典城邦出现“多数的压迫”这一局面主要是因为

①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表决权

②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③排除妇女和外邦人的国家决策方式

④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公元前242年,又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推动了

A. 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B. 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缓和

C.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D. 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7世纪,英国议会颁布的某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该法案是

A. 《十二铜表法》

B. 《航海条例》

C. 《权利法案》

D. 《王位继承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某校学生根据下表,从不同角度对英国工业革命演进特点进行了探究。其中认识有误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大事年表(进程部分)

时间

事件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

1771年

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1779年

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2年

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

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814年

史蒂芬孙制成蒸汽机车

1825年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A. 生产动力: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动力依次发展

B. 技术革新领域:从棉纺织业扩展到交通等部门

C. 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从手工工场到大工厂

D. 技术进步影响范围:从一国向多国扩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近代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王在法下”

②内阁权膨胀

③“统而不治”

④“王在议会”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②

D. ②①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它(  )

A. 是马克思撰写的第一部代表性著作    B. 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个战斗纲领

C. 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D. 顺应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潮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晚清某官员在奏折中论及一场战争时指出,“往岁英法犯阕,不过赔千余万两,添设通商口岸二三处而已,未闻割地以求成也,今倭一海岛小国,以中国之全力受困东隅,国将何以为国?”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顾维钧主张:外交不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只能把谈判搞糟”。他的这一番认识旨在(  )

A. 揭示国家主权至上的外交原则    B. 指出外交的主要目的在于达成协议

C. 说明绝对要求不利于国家利益    D. 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寻找借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35年10月,毛泽东写下著名的诗歌《七律·长征》,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诗歌的最后一句写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歌中的“三军”是指(  )

A. 红一方面军    B. 红二方面军    C. 红四方面军    D. 三大主力红军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尽管日军连续3天以飞机往复轰炸,但由于张自忠军队将士奋勇御敌,日军始终未能越过(山东)临沂半步,有效滞缓了日军第5师团主力南下的攻击前进。”这是抗日战争中某次大规模战役的片段叙述。这次战役是

A. 太原会战

B. 徐州会战

C. 百团大战

D. 枣宜会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12—1922年,中国纺织业中纱绽由50余万锭增到近160万锭,年均增长率为12.1%;布机由2616台增至6675台,年均增长率为11%。纺织业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这主要说明了(  )

A. 纺织业中心向内地转移    B. 民族纺织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C.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D. 近代民族工业格局以轻工业为主体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某同学准备了一份研究性学习材料,其中包括如下关键词:“工业建设会”、“一战”、“纺织业”、“青岛”。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 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D. 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城市,下列关于上海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最早的航运企业在此创办     ②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③改革开放后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④鸦片战争后成为新的贸易中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05年3月,有学者在其母亲病逝后,在《大公报》上刊登《哀启》,声明:凡参加追悼会的同仁,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这反映(  )

A. 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    B. 民国成立冲击旧思想观念

C. 新式青年抛弃纲常礼教    D. 现代文明影响了传统习俗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借助立法手段,调节劳资关系是罗斯福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法案明确对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作出规定的有

①《全国工业复兴法》

②《社会保险法》

③《全国劳工关系法》

④《公平劳动标准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二战后,某国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政府与产业界、学界三者之间牢固的合作关系,政府始终掌握着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该国是(  )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英国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列是某年某日《人民日报》头版的部分内容提要。据此判断当时(  ) 

①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严重          ②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③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           ④台湾海峡两岸局势时缓时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47年,英法苏三国代表在巴黎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宣。此时英、法两国提出了令苏联无法接受的条件。其中一条就是任何接受援助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丧失一部分经济主权,这让苏联根本无法接受。最终苏联代表拒绝了援助计划,离开了巴黎。对这一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 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与发展

B. 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欧洲一体化进程

C. 苏联担心受到美国经济控制而退出马歇尔计划

D. 社会主义国家一开始就被马歇尔计划排除在外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苏联解体后,东欧政治、经济危机深重,民族分裂,领土争端加剧,武装冲突迭起,难民潮涌现。这些状况

A. 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发展

B. 使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

C. 反映出冷战后国际力量的失衡

D. 有利于西欧各国的繁荣稳定

 

二、null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21世纪初,部分欧洲国家之间的交易由外贸变成了内贸,使这些国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汇率变化的风险。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欧盟成立

B.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C. 欧元问世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某组织的成功运作打破了传统理论所认为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很难结成经济集团,只有经济发达的国家之间,才能通过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自由贸易政策来实现成员国间的真正平等互利的认识。该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世贸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下列条文,按其写入宪法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

A. ④③①②

B. ②①③④

C. ④①③②

D. ③④②①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

A.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 发展并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

C. 通过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文件    D. 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有内与外的互相推动,有政治与经济的互相促进,有区域与世界的互相呼应。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正式提出

③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新型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表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创举

①是在贵州、四川开始试验推行

②于1983年初在全国基本实行

③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1954年4月,中印双方签署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原则

A.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 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

C. 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

D. 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们远航是赤裸裸的占有与掠夺。葡萄牙的一位远征的船长就公然表示:从好望角前行,我们不愿放过任何东西,而听其逃脱我们的控制,从苏法拉到日本的辽阔领域内的一切,我们都急于染指……没有任何一个角落我们没有占领,没有任何一个角落我们不希望归属于我们。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这些历史事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额统计数据》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哥伦布们远航”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关“历史事件”及其对“古老国家”经济方面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态势。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格局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分析呈现这一态势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的消极影响。

(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