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永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

B. 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

C. 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

D. 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唐代中后期,枢密院是宦官掌握的内廷机枢。五代时,枢密院变为武夫掌控的、文臣俯首的权力机构。到宋代,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

B.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C. 增强军队的有效指挥与实际作战能力

D. 消除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了益州交子务,开始正式发行官方交子。交子采取分界发行的办法,每界到期时,用新发行的交子替换旧发行的交子。每界交子发行以1256340缗为限。其直接目的是

A. 健全金融信用体系

B. 确立交子发行规则

C.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 缓解政府财政困难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史载,明代苏州孙春阳的南货铺“天下闻名……其为铺也,如州县署,亦有六房:日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这反映出

A. 商铺受政府的直接监管

B. 商店经营管理比较完善

C. 商帮注重血缘亲族关系

D. 商人严格遵守道德规范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机器可以富国,用机器开矿,矿可以发达,以之耕田,禾谷可以多出。无论何种工厂,造何种货物,不用机器必不能发达……所以机器可以灌溉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上述言论

A. 诠释了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

B. 推动了我国工业合理布局的形成

C. 反映了关注实业发展的思想

D. 揭示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根源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24年6月'邓泽如、张继等人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了《弹劾共产党案》,声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不宜党中有党”。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公开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这表明

A. 国民党右派排挤和攻击共产党的倾向渐露端倪

B. 北伐战争受挫导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出现裂痕

C. 争夺国民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导致国共关系破裂

D. 奋斗目标本质不同使国共缺乏合作的政治基础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是一幅政治讽刺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作者创作这幅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A. 讽刺敌人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B. 揭示日军在正面战场溃败的事实真相

C. 揭露日寇的嗜杀凶残、阴险狡诈

D. 增强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斗志和信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题文)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了“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和收入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

A. 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否定

B. 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 体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 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这反映出古罗马

A. 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

B. 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

C. 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

D.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18世纪中叶前,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还并不多,半个世纪中才达到100多项。但18世纪中叶后,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迅猛增长:70年代为642项,90年代为506项;19世纪最初十年达到空前的906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造成了粮食需求的增加

B. 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阻碍了农业发展

C. 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英国社会经济转型

D. 农民收入增加扩大了国内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

B.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居欧洲首位

C. 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成功实践的普遍推崇

D. 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欧洲各国民众的一致认同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53年苏联农庄向国家和合作社出售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为41.4亿卢布,1960年为141.6亿卢布,即在产品量增长0.6倍的情况下,收入增加2倍以上。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 斯大林模式遭到了彻底否定

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大力推进

D. 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老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与关税法案》,1988年经里根总统签署,正式成为美国法律的《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都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摘编自吴学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英国相比,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认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上表为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隋文帝于开皇元年(581年)夺位后,即命高颞、郑译、杨素等人,于北魏、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开皇三年,又以。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每年断狱,犹至万数”的原因,特敕命苏威、牛弘等人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修改《新律》,主旨在于“权衡轻重,务求平允,废除酷刑,疏而不失”,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日绞、日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后来中国所有的朝代都继承了它的原则。

——摘编自吴楠《论<开皇律>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法律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法律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肯尼迪总统的“新边疆”政策体系中,有一项举措颇为引人注目,即向第三世界国家派遣以技术人员、教师为主的和平队计划。对肯尼迪及美国文化而言,第三世界是亟待探索的“新边疆”的象征。这项重大举措是美国与苏联进行冷战中的重要手段。和平队计划不仅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与第三世界发展新型关系的标志,更是与苏联争夺广阔的“中间地带”的、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措施。根据肯尼迪的设想,美国应采取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向第三世界国家派遣技术人员、教师、医生、护士为主的和平队。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美国决策者的冷战思维,使得美国对外政策的任何重大措施都包含有冷战的考虑,派遣和平队也不例外。

——摘编自刘国柱《和平队与肯尼迪政府的冷战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肯尼迪政府实施和平队计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肯尼迪政府实施和平队计划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善兰(1810年一1882年),浙江宁海人。他资禀颖异,勤奋好学,年少时就靠自学读懂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李善兰曾因做不好八股文章,落第而归,但却在家仔细研读金元数学家李冶的《测圆海镜))以及清初学者戴震的《勾股割圆记》,数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1852年,李善兰到上海结识了英国汉学家、传教士伟烈亚力,后两人开始合作翻译了西方数学书籍“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学》13卷和《代微积拾级》18卷等;西方力学著作《重学》,这是我国近代科学史上第一部力学译著;天文学著作《谈天》和植物学著作《植物学》,这也是西方近代天文学和植物学首次全面系统地传入中国。在翻译过程中,李善兰仔细思考,反复斟酌,创译了一大批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和植物学中的科学名词,例如:代数、常数、已知数、未知数、函数;历元、方位、视差;分力、合力、质点:细胞、植物;等等。100多年来,这些科学名词不仅在我国流传下来,扎下了根,还飘洋过海,东渡日本等国,沿用至今而勿替。

——根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善兰翻译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善兰翻译工作的历史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