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

A. 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B. 与英国在全球进行商业竞争

C. 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D. 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现代交通和信息(铁路.公路网的萌芽,尤其是电报和印刷机)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唱出变革的“莎琳”之歌。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根本前提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

A. 马恩河战役    B. 凡尔登战役    C. 索姆河战役    D. 日德兰海战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

A. 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 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C. 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 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观察下图漫画,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的关键因素是(  )

《山东:日本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

A. 中国的五四运动激怒了帝国主义列强    B. 日本取得了美、英、法等国的支持

C. 日本在和会上不插手欧洲的事务    D. 德国主动请求和会把山东交给日本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  )

A.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B.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C.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D.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共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华盛顿会议上,把他的这种愿望化为泡影的是

A. <四国条约》的签订    B. 《五国条约》的签订

C. 《九国公约》的签订    D. 《中日协定》的签订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代表的要求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高涨    B. 中国是国联的参与者

C. 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D.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包括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

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少数大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一战前,一战期间、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侵略态势大致是

A. 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日本独霸-美日争夺

B. 英美争夺-美日争夺-日本独霸

C. 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日本独霸-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D.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狂潮-美日共同侵略-美国独霸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描述,错误的有(   )

A. 银行纷纷倒闭    B. 市场萧条,工商企业破产

C. 农业减产,农民收入降低    D. 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困难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A. 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 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民众的支持

C. 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 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实际利益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

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

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           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广田弘毅1936年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规定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级以上的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工具,禁止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颁布了全面侵略中国、并进一步南北并进大肆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纲要》,使日本实行所谓的“准战时体制”。以上措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 建立起军部法西斯专政

C. 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策源地

D. 军部出现“北进派”“南进派”分歧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以反共作为招牌结盟的主要目的是(  )

A.以反共迷惑西方大国,掩盖侵略意图

B.以反苏为诱饵,鼓励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

C.打破共产国际提倡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拉拢西方大国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题文)下图是一幅讽刺1938年慕尼黑会议中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的漫画。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

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抬着空担架问狼:“打扰,请问你们是否听见一声尖叫?”狼前面的地上写着“捷克斯洛伐克”字样。

A. 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

B. 推行种族歧视政策

C. 大国推行强权政治

D. 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二战爆发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狼群以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但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幸,幻想德国人在战争打响后,会东侵苏联。三个小孩分别指

A. 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    B. 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C. 西班牙、南斯拉夫、波兰    D. 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救援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救援中孕育着胜利。此句话中这次救援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读图。图中这些在红场上接受了大元帅斯大林检阅的坦克将直接开上前线作战,它们的对手将是(   )

A. 协约国干涉军

B. 叛乱的白匪军

C. 德国法西斯军队

D. 日本关东军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以下资料是194112月,美日之间一场海上战役的伤亡对比情况。对于这次战役后各方的反应,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山本五十六“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

B. 丘吉尔:“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C. 蒋介石:“愚蠢的日本人!他们打乱了我全部的部署!”

D. 罗斯福:“我要求国会宣布: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罗斯福说:“日德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路线。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A. 美国通过《租借法》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B.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C. 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D. 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场开始出现转折的先后顺序是

A. 北非、太平洋、苏德战场    B. 苏德、太平洋、北非战场

C. 苏德、北非、太平洋战场    D. 太平洋、北非、苏德战场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 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为了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反法西斯国家军民浴血奋战,逐渐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下列各次重要战役,按其开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会战

②中途岛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

④柏林战役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②④①③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44年6月,盟军实施了“霸王行动”计划,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这次行动

A. 加速了北非战场的胜利进程

B. 导致了意大利法西斯的溃灭

C. 使法西斯德国处于夹击之中

D. 改变了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①都带有十分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②都是

在大战结束之后召开的 ③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④都决定建立维护国际和产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题文)“二战”后期,盟国曾召开一次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这次会议是指

A. 德黑兰会议

B. 开罗会议

C. 波茨坦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

    ①《大西洋宪章》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940年纳粹德国在奥斯威辛建立了集监禁、劳役和屠杀为一体的集中营群。现在该遗址已被辟为纪念馆,目的是向人们警示

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后果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危害犹太人和波兰人被无辜屠杀的灾难恐怖主义造成的惨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它们包括(   )

对法西斯恐怖势力绝不能姑息养奸

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合作共处

团结对敌是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世界大战是推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 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 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 B.苏联军事、政治的力量空前增强

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前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A. 都成为超级大国    B. 进行冷战对峙

C. 共同对付法西斯    D. 军事实力接近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二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研究“二战史”的著述很多。对于二战爆发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大都认为二战爆发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前,当时维护和平与民主的国家为什么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即二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胡锦涛主席在一次与美国布什总统会谈中曾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2)结合历史背景说明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怎样形成的?它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3)例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军事、政治上的联合表现(各举两列)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图二 德黑兰会议

 

图三 中途岛海战   图四 诺曼底登陆战役

(1)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图片。

(2)按照要求完成表格内容。(要求:①选择事件的时间必须是1941~1944年,②事件必须与所给事件的性质类似或具有一致性,③所填写事件不得超过两个)

事件

图一《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图二德黑兰会议

图三中途岛海战

图四诺曼底登陆战役

类似事件

 

 

 

 

 

(3)任选其中两幅图片,结合史实说明两者的关系。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凡尔赛—华盛顿这个维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体系,在逐步走向瓦解,而1929年的经济危机给了它致命的一击。当经济危机在30年代初终于艰难地渡过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世界和欧洲的局势,它已完全是另外一副面孔了。    

                  ——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9年的经济危机给了它致命的一击”的原因。(3分))

(3)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中又蕴含了哪些矛盾?

 

详细信息
38. 难度:困难

材料一 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

材料二 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场降临于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引自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

材料三 德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关心维护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义的波兰,……一支强大的波兰陆军的存在意味着大大改善德国的处境;波兰部署在俄国边界一侧的陆军师节省了德国相应数量的额外的军事开支。

—引自1939年1月5日希特勒与波兰外长贝克的谈话

材料四 ……布拉格的情况是不能容忍的。……然后将轮到波兰。……至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它们当然属于德国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到1940年和1941年德国将一劳永逸地同自己的宿敌——法国进行清算。……当法国被击败后,德国能轻而易举地确立对英国的统治,……我们将以英法两国在美洲的领地为基地,同美国……进行清算。   

——引自1939年3月8日希特勒在德会议上讲话

材料五 ……不论德苏协定属于什么性质,它都不能改变英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并且决心加以履行。……我希望向您重申我的信念: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战争将是所能出现的最大灾难。……我看不到德波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够以及不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解决。我们已经准备并将一直准备协助创造条件来进行这种谈判……  

——引自1939年8月22日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

(1)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这是由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引起的辩论?张伯伦和丘吉尔在(对绥靖政策)观点上有哪三点不同?

(2) 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其中哪一材料给了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辩论以最好的回答?另一材料又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即希特勒这样做的目的有哪些)?

(3) 比较材料五和材料一,材料五说明了什么(即材料五体现出了英国哪些态度)?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