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普罗塔戈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

A. 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 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

C. 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 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

A. 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B. 认识你自己

C. 美德即知识    D. 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期上承中世纪,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A.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B.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

C.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D. 倡导美德即知识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布莱恩·蒂尔尼的《西欧中世纪史》把公元3001475年称为中世纪。他认为,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动乱之所以没有导致文明的崩溃,是因为西欧人民表现出了非凡的再生能力。下列符合这种能力的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新航路开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A.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B. 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

C. 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

D. 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路德曾说:“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以下解释符合路德本意的是

A. 宗教信仰是愚蠢的

B. 神职人员不应存在

C. 反对封建君主统治

D. 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 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 与上帝直接对话

C. 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 批判神学统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为此,法国思想家

A.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 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 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 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A. 洛克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伏尔泰对孔子称颂备至。他说:“孔子常说仁义,人们若实行此种道德,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么争斗了。”他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的社会。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A. 伦理学说有助于法国社会稳定

B. 儒家理性抑制了人们私欲膨胀

C. “仁义”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容

D. 中西思想跨越时空、时代融合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约翰·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写道:“……不论各色人等,高矮肥瘦黑白强弱,都因为需要交往而对交往规则承担同样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是一个挂满了葡萄的大梯架,每个人都一样有上苍赋予的‘入场券’向上攀爬摘得鲜美的一份。”材料体现的思想核心是

A. 民主自由

B. 社会公正

C. 社会契约

D. 人民主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1400年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 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在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末的两个半世纪里,西方在三个领域,即思想文化(包括宗教)、地理知识和商业贸易方面开始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并初步决定西方在未来的世界体系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体现这一领先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临时约法》的颁布

C.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 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阿伦·布洛克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后果。这说明启蒙思想家们(  

A.认为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B.强调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

C.社会进程影响了理性的产生    D.思想家使人们生活更有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

A. 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 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 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 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启蒙思想家康德说: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

A.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B. 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C.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专制统治

D. 启蒙思想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条件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主要是指

A. 摧毁蒙昧和专制,提倡以人为本

B. 推进城市化,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 挑战权威,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 提倡理性,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A. 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D.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 民主共和

B. 贵族共和

C. 君主立宪

D. 君主专制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

——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社会价值的共通之处及启示。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任何人想要从几乎已经成为天性的那种不成熟状态中自己走出来,就很困难了。他不仅已经喜欢这种不成熟,而且暂时真的不能运用他自己的理想。规则和公式,这些对其天赋进行合理的机械工具,就是一种持久不变的不成熟的脚镣。无论是谁抛开这些脚镣。他也不过就是在最狭小的沟渠上做了一次不确定的跳跃,因为他不习惯于这种自由的运动。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二启蒙使人认识到:没有公民法律,人就没办法保障其生活,也没有办法享受其生活。如果还没有引入社会契约以及随着而引入的君臣关系,那么人就不会拥有这一切。如果对自由的限制必需来自每一个理性的规则,因此也来自国家的法律,那么那些限制必然也为公共福利和个人福利所求,这样,每一个理性的人必须愿意忍受那些限制。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只要人们认为他们的政府的安排是不公正的或不适当的,他们就不得安宁,直到他们给予一个新的形态。有人责备作家们引起革命,不过,这个责备是可敬的。当然,我们不希望他们在行动的时候没有责任感或没有良知,不希望他们歪曲真理,胆怯的和卑贱的为真理服务。每个这样的抵御都是对理性的凌辱,都是对人类的蔑视。

——伏尔泰《哲学通信》

(1)材料一说明启蒙运动面临着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运动哪些主张?

(3)材料三反映了启蒙运动中的作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

(2)据材料一、三,说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其目的何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