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检测)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秦始皇

A. 建帝制,百世袭

B. 废分封,行郡县

C. 焚书坑儒,修长城

D. 车同轨,书同文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都是

A. 将台湾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下

B. 巩固清朝的海防

C. 维护国家主权

D. 让台湾与中央政府处于对峙状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认同周朝封建社会论的一位史学家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由封建而帝制,第二次由帝国而民国,第三次则进人了毛泽东时代,成就了21世纪。据你推测,作者心目中的第一次大革命的政治主角是

A.周武王     B.秦始皇

C.韩非子     D.孙中山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君,舟业;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了唐太宗

A. 民本思想

B. 农本思想

C. 君治为本的思想

D. 任用贤臣的思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秦朝时期,”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标志是

A. 嬴政攻灭东方六国    B. 秦军平定岭南地区

C. 蒙恬率军击败匈奴    D. 秦朝开辟五尺道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脍炙人口,流传极广。歌中以康熙帝的口吻唱道:“……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假如康熙帝的统治再延续下去,那么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的发展趋势最有可能是

A. 继续保持世界强国地位

B. 多民族国家分裂、解体

C. 迅速实现工业化

D. 难以避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命运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A. 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B. 派人到印度学习熬糖法

C. 在东突厥建都督府,有突厥人自己管理

D. 在西突厥设北庭都督府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钱穆先生在《政学私言·地方自治》中提到:“其州县用人,全出吏部,选举废而考试兴,政治重心在中央,在上层,不在地方与下层,其所为与两汉异,此实中国政治史上古今一大剧变。”该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哪一位帝王在位时期

A. 秦始皇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康熙帝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①《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吴三桂的察哈尔、陕西叛乱

②《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

③《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④《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A. ①②

B.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康熙帝的这首诗写在(   )

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B平定“三藩叛乱”之时

C收复雅克萨之                  D.收复台湾之时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包括               (     )

建立新王朝政权

对边疆地区未有效控制

沙俄势力威胁边防安全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

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进发。

此人是    

A.郑成功           B.葛尔丹          C.吴三桂          D.尚之信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明清之际,外国侵略势力逐渐增强。康熙帝的内外举措中,与这种变化无关的是

A. 平定三藩之乱

B. 平定噶尔丹叛乱

C. 赢得雅克萨之战

D. 延续“海禁”政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康熙帝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康熙如此说的主要依据是

A. 加强喀尔喀部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B. 帮助喀尔喀部摆脱漠西蒙古控制

C. 组织会盟使喀尔喀各部诚心归附

D. 在喀尔喀地区开始实行盟旗制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措施有:

①从郑氏家族收复台湾;

②平定三藩之乱;

③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

④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⑤册封班禅等活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据记载,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里”。然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 清朝统一行动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B. 大陆移民是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C. 清时台湾经济的发展比大陆地区落后

D. 国家统一为台湾繁荣提供了保证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康熙曾说:“朕自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下列关于“三藩”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三藩”是地方割据势力

B. 清政府采取剿抚并行策略平定“三藩”

C. 平定“三藩之乱”巩固了国家统一

D. 平定“三藩之乱”不利于西南地区的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适合的一项是

A.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 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 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D. 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统一局面形成始于

A. 炎黄部落的形成

B. 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

C. 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D. 元朝推行行省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贞观年间中外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成就突出,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 佛教、景教、回教、摩尼教在此期间传入中国

B. 朝鲜、日本的僧人来中国求学

C. 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D. 玄奘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

①重用人才

②善于纳谏

③完善科举制

④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⑤减轻刑罚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康熙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漠北蒙古),使之防备朔方(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以下能体现上述材料观点的有(    

组织雅克萨之战    崇尚儒家文化、恢复科举   尊重喇嘛教   多伦会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唐太宗在其六十大寿上劝告官员:“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对这段史料的认识不恰当的是

A. 意思是为官者要做到无功不受禄,取本分之财,不贪不沾

B. 提醒官员要谨言慎行、克己清廉

C. 这是唐太宗告诫为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

D. 反映了唐太宗希望官员认识到为官是富贵之源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派都司王维明等人前往(台湾)劝说“朝廷诚信待人,若释疑遵制,削发登岸,自当厚爵加封”,然郑经(郑成功之子)提出“依朝鲜例,称臣纳贡”。康熙皇帝明确指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台湾乃中国之领土。”……康熙六年五月,招抚人员赴台湾,郑经称台湾远在海外,“非属(中国)版图之中”。……

材料二: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施琅到福建前线主持归台大计。二十二年六月率精兵2万、战船300只,跨海取澎湖。……郑军已是全军覆没,同年八月十三日,施琅率军入台。郑克爽(郑经之子)缴械投降,施琅进入台湾。

——以上摘自《康熙统一挡案史料选书籍》

材料三:康熙皇帝……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包括:实行“更名田”制度,还田于民,奖励垦荒,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兴修水利,修治黄河、淮河和大运河。

材料四: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政府恢复了福建水师建制。至康熙十八年年底,福建水师已有战船240艘,官兵28580名。

材料五:澎湖海战结束后,施琅贯彻康熙帝“因剿寓抚”的方针,下令暂停军事进攻,禁止杀戮,张榜安民;优待战俘,放其归台;向台湾军民发布《安抚输诚示》,宣扬清政府宽大投诚者的政策;又派人劝说郑克爽投诚。施琅郑重表示:“断不报仇!当日杀吾父者已死,与他人不相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以郑克爽为的郑氏集团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

——《大清王朝》

问题:

(1)据材料一,你认为康熙帝与郑氏集团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分析:康熙帝在台湾问题上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五,简要分析康熙帝最终能以武力统一台湾的原因。

(4)概述康熙帝对台湾的治理措施,及所起到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