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 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 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C. 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D. 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 隋唐时期

B. 夏商时期

C. 战国、秦汉

D. 宋元时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D.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 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B. 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C.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D. 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

A. 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

B. 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

C. 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

D. 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B.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川田家》中写道:“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鸣叫)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诗句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 乡村生活的清闲富足

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 农业生产劳作的艰辛

D.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A. 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 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C. 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D. 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宋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 导致了当时的积贫积弱

B. 促使其内部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C. 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D. 促进了自耕农的增多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徽商

A. 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B. 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C. 注重买田置地

D. 注重多样化经营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B. 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C.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D.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棉、麻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有谚语说:“千年田,八百主。”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天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 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B. 私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

B. 英国工业革命后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C.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D. 鸦片的大量流入进而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 主要靠对外掠夺

B. 主要靠文艺复兴

C. 主要靠古罗马的法制

D. 主要靠其内在的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B.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C.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D.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400年

1600年

1800年

印度

74

145

180

欧洲

52

89

146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A. 1400—1600年拉美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B. 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C. 16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D. 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图是50英镑纸币(2011版),英国人把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同时印在纸币背面。博尔顿不仅为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了经济保障,而且将蒸汽机推向市场,使其获得广泛应用。这表明英国人认为

A. 发明创造受益于专利制度

B. 技术创新和推广同样重要

C. 工业革命是近代历史起点

D. 技术革新需要经济保障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  )。

A. 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 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C.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建立的需要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了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 “日不落”帝国建立

B. “光荣革命”成功

C. 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D. 君主立宪制完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 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

C. 美国由于民主制度的优越掌握贸易霸权

D. 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

A. 金融霸主的地位

B. 经济体制的创新

C. 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D. 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 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C. 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D. 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观察1843年与1858年英国向中国进口棉花及出口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上述变化:

A. 促使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 冲击传统农业经营方式

C. 导致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

D. 表明中国已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 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D. 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完全取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A. 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B. 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C. 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D. 实现了自强与求富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02年2月,清上谕“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并著责成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编纂”。1903年3月,谕令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并强调要率先拟出,尽快颁行。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司法——《公司律》。清政府这一决策,主要是

A. 搜刮民间公司用于巨额赔款

B. 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 严防民族资本支持民主革命

D. 适应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观察《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主要外因是

A.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发展实业的奖励法令

C.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资本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A. 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 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C. 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D. 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时间主题

1880—1889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A. 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B. 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C. 社会的发展让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D. 政治变革让妇女地位空前提高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论积贮疏》

材料二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书》

(1)材料一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到封建社会晚期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海外贸易对沿海居民乃至中国社会的有益之处。

(3)材料三体现出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你怎么评价这一政策?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获利颇丰。闻将续到一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的4年间,新增加的商办企业,其资本在万元以上的约有62家,资本总额约为1247万元。……1895~1913年新开设的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则有549家,资本额共达120288万元……据统计,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年均速度达15%。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在1930~1934年五年之中,(广东)全省开工的丝厂由121个减少到37个,生丝出口由4.7万多担下降到不足3万担。这里面也包括陈启沅的继昌隆,因为30年代末有人到简村进行调查,发现那里已无一丝厂存在,而当年继昌隆的厂址,已还原为陈氏遗族的住宅了。

——吕学海《顺德丝业调查报告》

(1)结合材料一,说明贻来牟机器磨坊在创办和经营上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请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现象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