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秦兵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对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克天下矣。”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 废除世卿世禄制

C.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D. 废井田,开阡陌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关于土地制度方面的规定(  

①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正式废除了井田制 ④有利于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这一制度所起的作用是(    )

A. 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    B.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C. 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    D.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针对变法,秦孝公安排了一场辩论,保守派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商鞅的驳斥主要反映了

A. 历史进化的思想

B. 唯心主义思想

C.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

A. 主张与孝公不谋而合

B. 在魏国不受重用

C. 秦孝公求贤若渴

D. 商鞅本人才能突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到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他,说:“商君定有法律,谁留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 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 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 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 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规定“除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这与梭伦改革的“依个人财产多少确定各等级的特权”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 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

B. 加速了奴隶制社会的瓦解

C.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D. 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①除旧布新

②关注民生

③国富兵强

④最为彻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A.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 商鞅变法的影响

C. 战争频繁兵役沉重

D. “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 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废除秦国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C. 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D. 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推动秦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因素有(   )

推广牛耕       修建都江堰       开凿灵渠        商鞅变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方针所反映的实质是

A. 废除井田制

B. 改变世卿世禄制

C. 确定重农抑商政策

D. 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其批评商鞅的依据不包括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

②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③推行连坐法,加重百姓负担

④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商君书·垦令》载:“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下面关于商鞅实施这一措施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是

A. 发展农业有利于稳固统治

B. 稳定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C. 将小农束缚在土地上,便于徭役征发

D. 商鞅对农民有特殊的感情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古人评价商鞅变法说,变法具有禁游宦之民(指不守本业、游散求官的人)而显耕战之士的作用。具有相应作用的措施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③“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④“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春秋时,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①县的地位比郡高

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③县的出现比郡早

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士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 旧贵族

B. 商人

C. 新兴地主

D. 农民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

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

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来有消极作用的有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明商鞅变法

A. 要取消贵族特权

B. 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

C. 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

D. 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①除旧布新

②关注民生

③国富兵强

④最为彻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变法对秦的统一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不可否认,商鞅变法也有明显的历史局限。其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①迷信武力而轻视教化

②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

③限制、打击商业,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④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造成社会动荡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根本性措施是

A. 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实行中央集权,推行县制

C.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D. 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爵制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据《史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即“卖”)”的原则。这实质上反映了商鞅

A. 废除分封制、实行集权制

B. 加强思想上的统一

C. 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D. 确立了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将债务人失去的全部土地所有权归还债务人……永远禁止债务奴隶制。在政治领域,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不过,公民大会拥有的权利仍旧很有限。另外,还规定富裕商人可以担任执政官;还设立新的、更受欢迎的陪审法庭来代替贵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权力。总之,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全球通史》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梭伦采取了哪些有利于平民和工商业者利益的改革措施?这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对待旧贵族态度如何。结果如何?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悦)之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商鞅能与秦孝公“语数日不厌”且受到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两者对变法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