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宣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A. 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 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 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 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对下表著作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汉朝

A. 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

B. 孝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

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 讲究礼义成为重要社会共识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材料体现了北宋

A. 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

B. 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

C. 理学主张影响施政观念

D. 台谏制度充分发挥监察效能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学者在研究十六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材料表明

A. 民间贸易损害政府利益

B. 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

C. 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

D. 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鸦片战争前,包世臣指出:小民计工授值皆以钱,而商贾转输百货则以银,其卖于市也,又科银价以定于钱数,是故银少则价高,银价高则物值昂;又民户完赋亦以银折,银价高则折钱多;(于是)小民重困。依据材料可推知

A. 鸦片走私影响到民众的生活

B. 银贵钱贱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C. 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 商品经济发展获取优越条件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A. 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B. 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C. 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D. 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表吕思勉《白话国史》一书的遭遇表明

A. 史学观点应有充分的实证材料支持

B. 政治严重束缚学术研究的自由

C. 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时代需求的制约

D. 历史真相随时代变迁日益清晰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 物质生活

B. 科学精神

C. 自由权利

D. 理性价值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为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德国的未来》,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这一作品

A. 体现了统一战争成果受到侵蚀破坏

B. 反映了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

C. 说明统一战争影响了德国历史发展

D. 表明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军队的专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粮荒,斯大林动用警察、国家安全机构强行征粮,致使乌克兰地区约400万人因缺粮而死亡。对此苏联政府不但不予以粮食援助,而是继续向该地区征粮。斯大林此举旨在

A. 备战反法西斯战争

B. 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

C. 消除城乡之间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之路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二战后美国经济危机出现新变化,根据下表,该变化是由于

A. 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降低

B.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推行

C. 世界自由贸易体制的形成

D. 科技革命知识经济的兴起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图是《过去20年新兴市场占世界GDP的份额变化》,其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 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

B. 南北差距的日益缩小

C. 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

D. 两极格局的加快瓦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方工业化

没有技术革新,任何变化都不会发生,将来也不会发生。但是在法国,应用科学无疑领先于英国。那为什么法国工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英国呢?显然,事实在于工业革命也产生于其它原因。某些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经济方面的,譬如英国农业农场的发展。其它的是社会方面的……譬如18世纪英国人口64%的增长率。

——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二社会主义工业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早于法国产生的优势条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条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注意的问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关于思想史的研究,有两种方法:①通过对一种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主张的一致性探究,明确它的思想主旨;②通过对一种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主张的差异性探究,明确它的外部动力。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为挽救明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针对当时存在的占地多者田增而税减的情况,清丈土地,做到赋役均平,制定了历史上著名的“一条鞭法”,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其主要内容是: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徵(征)银,折办於官,故谓之一条鞭。由于赋役统一,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因此,丛弊为之一清,使税赋趋向稳定,农民得以稍安。

——摘编自《中国通史·古代卷》

(1)根据材料归纳“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近代西方国家按照荷兰惯例(即荷兰依据自己海军舰炮的射程,确定从陆地起算3海里之外算是“公海”)等做法将领海范围限制在3海里或12海里以内,但这并未为许多沿海国家所接受。20世纪40、50年代,智利等拉美国家提出200海里领海权主张,1970年智利等8个拉美国家通过《蒙得维的亚海洋法宣言》,随后21个拉美国家通过《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1年举行利马会议,9个拉美国家表明其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的立场和主张。在拉美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长期努力下,1982年,联合国制定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除美英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没有签字外,159个国家与组织在公约上签字。该公约确认国际海底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规定沿海国家拥有十二海里的领海宽度,沿海国家有权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一摘录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依据材料,概括分析近代以来海洋法演变的原因及其特点。

(2)依据材料,分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的历史意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路德1483年出生在德意志,1501年在大学攻读哲学和法学,信仰虔诚。1505年弃学业加入修道院当修道士,希望通过苦修获得上帝的赦免,1510年,路德前往罗马城,他对罗马教廷道德败坏非常失望,萌生对教会赎罪制度的怀疑。1512年,被任命为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潜心专研《圣经》,悟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1517年他宣布反对赎罪券,写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摘编吴于谨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篇》

材料二孙祥民先生指出:宗教改革是在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之后,在宗教社会的西方,它更大更深远地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1)概括路德宗教信仰的心路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德意志的历史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对宗教改革的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