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的第一项措施就是颁布解负令,有关这一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A.它解除了平民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

B.遗嘱法是解负令的重要内容

C.债务奴隶制废除后,奴隶制在雅典废除

D.为了有效实行解负令,梭伦对贵族丝毫不让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图是被称为“千古第一后”“文明皇后”的冯太后,有关对她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期改革,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②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深厚的汉文化底蕴,为他推行全面彻底汉化奠定了基础 ③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④484年,下诏实行俸禄制,同时制定了惩治贪污的办法,使吏治有所好转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A. 大化改新

B. 商鞅变法

C. 忽必烈改革

D. 孝文帝改革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说:“我今天所遣将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以上言论本质上反映了(  )

A. 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B. 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C. 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

D. 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

A. 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B. 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 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 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

A. ①②

B. ③④

C.

D.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派人称贺。秦国得到这种礼遇,最有可能是因为(  )

A. 周天子与秦国关系密切

B. 各诸侯国希望与秦国结亲

C. 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富兵强

D. 周天子及各国有求于秦孝公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废井田,开阡陌”本质的是(  )

A. 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 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 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的崩溃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争霸战争频繁

C. 思想文化繁荣    D. 社会动荡变革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出现新气象,其中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有(  )

①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②出现了邯郸、临淄等较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③封建土地日益私有化 ④人身依附关系日趋强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  )

A.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 “相地而衰征”

C. 生产力的提高    D. 井田制瓦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春秋前期齐国的管仲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

A. 经济实力增强    B. 军事力量加强

C. 社会性质变化    D. 实现称霸目标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

A. 齐国    B. 魏国    C. 秦国    D. 赵国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

A. 强化“世卿世禄制”    B. 限制贵族的权力

C. 奖励军功    D. 严禁私门请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 政治清明

B. 经济发达

C. 民风强悍

D. 矛盾重重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A. 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

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 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

D. 社会动荡,无法经商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                  

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 

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①除旧布新

②关注民生

③国富兵强

④最为彻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来( )

A. 赋予公民的国家主人地位    B. 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

C. 引导公民切实地关心国事    D. 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解负令》 的颁布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

A.奴隶对人身自由和权利要求的反映

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C.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D.工商业奴隶主对奴隶的需求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Neminemlaede imoomnesquantum  potesiuua!即: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 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 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 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 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周王室的衰落

C. 诸侯争霸

D. 周朝统治腐朽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

A. 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在研究商鞅变法时,有学者引用“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商鞅的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教大的秦国的两个统治者是

A. 秦穆公和秦始皇    B. 秦献公和秦始皇

C. 秦穆公和秦惠文王    D. 秦孝公和秦惠文王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 为田开阡陌封疆    B. 世卿世禄制

C. 行县制    D. 连坐法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简述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三、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高祖曰:“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王公卿士,咸以然不?”禧对曰:“实如圣旨,宜应改易。”……

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禧对曰:“陛下圣过尧舜,光化中原,臣虽仰禀明规,每事乖互,将何以宣布皇经,敷赞帝则。舛违之罪,实合刑宪。”高祖曰:“若朕言非,卿等当须庭论,如何入则顺旨,退有不从。昔舜语禹: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其卿等之谓乎?”

——《魏书·咸阳王禧传》

(1)文中“高祖”指谁?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高祖在位期间有何重大举措?有何影响?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正光(520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

(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注:北魏分裂于534年。)

——《魏书》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规定全体雅典自由民,不问他们属于贵族还是平民,一律按财产多寡分为四个等级。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高级官职……

——摘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摘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所引梭伦诗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上述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定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他不期望为雅典人制定“最好的法律”,而只是制定“他们愿意接受的最好的法律”。他也不主张数量和状态的平等,而主要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正如他所说的:“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中的哪些措施能体现这一思想。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梭伦“制定和落实法律制度”的看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