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措施中,触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分别是

A. 制定秦律奖励军功

B. 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C. 建立县制废井田,开阡陌

D.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战国初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的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李悝变法

A. 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

C. 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

D. 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 增加赋税收入

B. 提高军队战斗力

C. 严格控制人民

D. 打击贵族势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的过程    B. 农业化的过程

C. 工业化的过程    D. 汉化的过程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 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 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 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 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  )

A. 打击大商人    B. 增加政府收入

C.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 打击高利贷者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变法的写照。对此理解全面的是

A. 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

B. 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

C. 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

D. 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李贽笔下的孔子

C.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战场的重要战役有

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④日德兰海战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

①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高涨

②反对帝国主义的社会思潮逐渐兴起

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④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A. 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B. 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C. 斯大林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

D. 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它说明了

A. 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B. 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

C. 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

D. 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对右图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国际联盟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A. 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执政党

B. 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得德国人的普遍支持

C. 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 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罗斯福说:“日德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路线。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A. 美国通过《租借法》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B.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C. 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D. 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 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 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 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能够体现出这一点的会议有(   

1919年巴黎和会    1922年华盛顿会议    1943年德黑兰会议   1945年雅尔塔会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贝尼斯在《外国外交史》中曾说“雅尔塔实际上等于另一次慕尼黑”,下列史实符合的是

A. 国联主张以“国际合作”管理东北三省

B. 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C. 对部分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

D. 同意苏联提出的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美苏争霸中美苏关系的变化说明(   )

A.军事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     

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相处

C.只要存在大国就一定有争霸战争 

D.苏联争霸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

C. 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D.情报局马歇尔计划朝鲜战争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所说历史现象的原因。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宋史》卷二八四

材料二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传家集》

材料三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之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给北宋中期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怎样的理财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理由是什么?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为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35年8月31日)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议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现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1933—1939)》

材料三  (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炉边谈话”)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大洲以及各大洋——它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的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的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罗斯福选集》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2)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对美国外交的调整作简要评价。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1年秋,以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格雷厄姆和美国氢弹之父泰勒为首的数十名科学家向里根提出了《高边疆:国家生存的战略》的研究报告,认为: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可在21世纪建立确保美国安全的战略防御系统,从而夺取对苏冷战的全面优势。‘星战’计划出笼后首先是加速国防科技发展、夺取军事优势的计划。

材料二“星战”计划的另一目的,使激化竞争,将苏联拖入更高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经过多年的冷战和美苏大规模的的军备竞赛,前苏联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但是,美国的“星战”计划出笼后,苏联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

材料三70年代……美国科技界一批很有潜力的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加速高技的产业化进程,并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动力,推动处于“滞胀”中的美国摆脱困境……实验证明,“星战”计划在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好转。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星球大战计划得以实施的根本动力。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美国进行“星球大战”计划还有哪些目的?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两国有何影响?

(3).结合“星球大战”计划对美苏争霸结果的影响,谈谈它们对当前中美关系有何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