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上海市长宁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那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这个时期最早应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深刻影响了我

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

A. 道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儒家思想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在政治方面,秦朝给

中国留下的印记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 推行法家思想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实行无为而治    D. 提倡百家争鸣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

A. 文景之治    B. 对匈奴战争

C. 唐蕃联姻    D. 孝文帝改革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这种贸

易形式被称为

A. 转口贸易

B. 朝贡贸易

C. 行商贸易

D. 民间贸易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为《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图中开放最西通商口岸的对应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这场改革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清末新政    D. 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上海和嘉兴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一大”召开    D. 南昌起义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根据右图分析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全国大规模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某地因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当地人们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率先从中世纪转变到近代,创造出新的时尚。“某地”是指

A. 葡萄牙

B. 意大利

C. 英国

D. 法国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4至17世纪欧洲相继实现了“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其所指历史事件分别是

A.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D. 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7―18 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集中批判的是

A. 人文主义    B. 专制主义    C. 霸权主义    D. 理性主义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即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

向外是指

A. 拓展殖民地市场    B. 贩卖奴隶

C. 传播基督教思想    D. 输出机器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俾斯麦用使资产阶级本身感到惊奇的速度和准确性实现着他的民族纲领。”

指的是俾斯麦即将完成德国的

A. 国家统一

B. 工业革命

C. 议会民主

D. 殖民掠夺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最早对日本进行武力叩关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俄国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

A. 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

B. 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

C. 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

D. 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是

A. 国家干预    B. 自由放任    C. 重商主义    D. 计划经济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 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图取材于1949 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A. 莫洛托夫计划    B. “铁幕”演说    C. 马歇尔计划    D. 欧洲煤钢联营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一)“一带一路”的历史记忆

2000 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问题:

(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中国古代哪一时期?它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1)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是如何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

(2)以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二)世纪的烙印

世界近现代的每一个世纪,都有一个国家格外耀眼,使得该世纪打上她的烙印。16 世纪是西班牙的世纪,17 世纪是荷兰(或者尼德兰)的世纪,18 世纪是法国的世纪,19 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 世纪初期的标志性事件则是中国的崛起。

——摘自[阿根廷]盖铁戈:《21 世纪:中国的世纪》(《环球日报》2017 5 8 )

(1)根据材料提示,完成表格填写。

(2)你是否赞同作者对“18 世纪是法国的世纪”的评价?请阐述你的理由。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三)梁启超谈中西文化

材料一:1919 年,英国科学家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国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遨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 年到1923 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 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论战正酣之时。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 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国中那些老辈,故步自封。说什么西学都是中国所固有,诚然可笑;那沈醉西风的,把中国甚么东西都说得一钱不值,好像我们几千年来就像土蛮部落一无所有,岂不更可笑吗?要发挥我们的文化,非借他们的文化做途径不可,因为他们研究的方法实在精密。……所以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人数居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我们对于人类全体的幸福,该负四分之一的责任。……”

——摘编自《梁启超传》、《欧游心影录》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论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概述材料二中梁启超对中西文化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中西文化的主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