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道路的 探索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 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 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 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 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

A. 大跃进时期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 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七千人大会进行了政策调整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流行着一段花鼓词说:“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

A. 社会秩序长期动荡

B. 经济体制一大二公

C. 小农经济保守落后

D. 自然环境制约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B. 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

C. 抵制“大跃进’,的错误

D. 政治运动干扰生产活动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

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设立经济特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 中共十三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最早尝到包产到户好处的农民们所总结的朴实话语。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省份是

A. 广东

B. 安徽

C. 江苏

D. 黑龙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 经济特区的创办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 内地的开放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

C. 发展乡镇企业

D. 进城打工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深圳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渔村,1999年深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美元.这主要是因为

A. 深圳的交通条件便利

B. 深圳的资源丰富

C. 深圳率先开放,政策优惠

D. 深圳华侨众多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近年来,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作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那样引人瞩目,对此,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A.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弊大于利

B.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利大于弊

C.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我国人民的服装由单调走向时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国际形势的影响

B. 服装产业的发展

C. 纺织业的发展

D. 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是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②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

③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A.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

B.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题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客观条件是

①靠近港澳,华侨多

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③资源比较丰富

④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85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面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地里插秧;另一面是忙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和照相机等。标题是:美国人正在担心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这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

A.中国不再是农业大国 B.中国人不再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C.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D.高档消费使人们滋长资产阶级享乐思想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 C.到 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的展开

B. “大跃进”的影响

C.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A. 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 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 “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国民经济的调整

D. “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这主要反映了

A. 中国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下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 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 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 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 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2011年3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之夜”主题晚宴,主题之一是“江苏愿与各国朋友一起,加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友好合作”。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A. 经济特区

B. 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港口城市

D. 经济技术开放区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题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C. 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D. 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A. 深圳

B. 珠海

C. 海南

D. 浦东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振兴之路。其中1919、1949、1979和2009年的主题先后是

A. 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独立解放——反帝爱国

B. 独立解放——科学发展——反帝爱国——改革开放

C. 反帝爱国——独立解放——改革开放——科学发展

D. 改革开放——反帝爱国——科学发展——独立解放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建立经济特区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当时的新疆,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农场和成规模的良田,工业企业几乎全是私营小作坊,人民生活贫困不堪。

——《新疆的发展与进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白皮书

材料二2008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4203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了86.4倍,比1978年增长了19.6倍……

材料三新疆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与8个国家接壤,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材料四2008年,新疆共有景区近500处,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喀纳斯湖生态旅游区,天池、赛里木湖和博斯腾湖风景旅游区,吐鲁番、库车古文化遗址旅游区,喀什民俗风情旅游区,伊犁塞外江南风光旅游区为重点的发展格局。2008年接待国内外入境游客达2231.32万人/次,总收入近200亿元人民币

——《新疆的发展与进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白皮书

材料五多年来,中央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或规划时,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支持。1950年至2008年,中央政府在新疆的投资达3862.3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新疆总投资的25.7%。

——《新疆的发展与进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白皮书

请回答:

(1)从材料中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新疆的发展变化。

(3)阅读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疆经济发展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