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礼记·射义》记载西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反映出

A. 西周射礼中缺乏深刻的人文内涵

B. 礼体现了家国同构式的等级观念

C. 礼乐制度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D. 射礼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

B.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 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

D.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西汉文景两代相继执行的“以亲制疏”和“众建诸侯”之策,使王国数目增多,疆城缩小;景帝悉收王国支郡以属中央,又使汉郡数目激增,至最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共有王国二十五(西汉一代王国最高数),汉郡四十三。文景两代的政策

A. 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B. 解决了“王国问题”

C.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调整中央行政体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唐太宗时期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说明唐代

A. 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B. 三省制名存实亡

C. 官员众多效率低下

D. 皇权进一步加强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反映当时

A. 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B. 市民阶层的追求和价值取向

C. 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

D. 封建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表所述的历史事实,能够被推定的是明朝

A. 政府积极进行灾害救助

B. 庆阳陨石造成严重灾害

C. 有较系统的天文学记录

D. 天人感应与灾异说盛行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民间私立祠、社数量大增。男女巫成为百姓信仰鬼神的关键人物,祭祀不再是固定时间的特定仪式,而变成他们的谋生手段。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紧迫性

B. 祭祀活动干扰正常社会秩序

C. 社会转型时期民间信仰趋于合理

D. 贵族政治崩溃影响民间祭祀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汉元帝时,尧、舜、禹、汤等先圣贤名,商、赐、由、回、参、子夏、子由等贤徒名,以及忠、仁等伦理道德名大量涌现,而崇尚延年益寿和开疆拓土的人名却明显减少。这说明

A. 道家思想和功利主义已消失

B. 复古思潮在汉代重新抬头

C. 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D. 统治者严格控制姓氏文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南朝时,谱学成为专门之学,士族不精谱学,不能为官,谱学既是吏部选官的依据,也是南朝鉴别庶姓大族冒名顶替、伪造家世的依据。这反映了

A.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B. 门阀政治影响谱学发展

C. 士族与庶族矛盾的缓和

D. 重视选拔真才实学人材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从南宋到明代中叶,珠江三角洲一直是粮食出口区。清代中叶,按耕地数和人口计算,即使只利用一半的耕地,该地粮食供应本应充足。事实上,广东全省每年需从广西、湖南等地输入稻谷400万石左右,至少一半是供应珠江三角洲的。清代中叶珠江三角洲缺粮的主要原因是

A. 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

B.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D. 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认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事实上起着准宗教的功能。皇帝无权阅读史官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故帝王将相惧怕史官。这种情况说明了

A. 历代帝王十分重视以史为鉴

B. 后世评说对帝王将相的制约

C. 传统人伦思想制约帝王行为

D. 帝王将相功过由史官来决定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这里的“两重意义”指

A.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

B. 中国遂步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自然经济解体,反帝反封民主革命兴起

D. 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领域

社会进步

存在问题

政治

共和制度的渐进

动荡裂变的时局

经济

民族工业的春天

昙花一现的凋掌

思想

博大宽宏的气象

迷离彷徨的选择

习俗

移风易俗的时尚

抱残守缺的遗风

 

 

A. 清末新政时期    B.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这次税制改革

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

C. 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

D. 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840年3月.英国曼彻斯特商会主席奠克-维卡在致荚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适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诃德了。”材料反映出

A. 清政府的政策损害了大英帝国尊严

B. 英国通过五口通商打开了中国市场

C. 中英之间的纠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D. 工业革命使英国急需拓展海外市场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首列大权事项,以明君为臣纲之义,次列臣民权利义务事项,以示民为邦本之义。……故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揽。而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从材料可知

A. 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政治的发展

B. 大纲明确规定采取三权分立共和政体

C.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清政府追求的目标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 义和团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31年10月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此次对日作战,其关系不在战斗之胜负,而在民族精神之消长,与夫国家人格之存亡也。余固深知我国民固有之勇气与决心早已丧失殆尽,徒凭一时之兴奋,不具长期之坚持,非惟于国无益,而且反速其亡"。材料反映了蒋介石

A. 注重激发民众抗日的民族精神

B. 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找借口

C. 顺应人民抗战要求并积极备战.

D. 认为当时中国不具备持久抗战的条件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认为:“到1940年,华北乡间的无数农民第一次被组织起来,受革命观念的教导,达到某种程度的政治和经济解放。他们现在为中国抗战构成了一个比绵延的堡垒和堑壕还要机警和有伸缩性得多的活的屏障。……他们是中国动员起来抵抗法西斯恶性病侵略的健康的细胞。”该观点意在

A. 肯定了广泛发动农民对抗战的意义

B. 揭示了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 赞扬“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

D. 指出中共的主张得到了群众广泛支持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85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被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首个破产的公有制企业,企业职工在工厂门口哭成一片,难以接受;而十年之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被宣告破产时,却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现象说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B.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走向成熟

C. 社会保障的完善减轻了改革的阻力

D. 市场经济观念已成为社会共识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65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产品收购工作中几个政策问题的规定》中规定,完成派购任务后的第二类和第三类物资,允许公社社员个人在农村集市上出售,可以自己决定出售价格,可以买卖双方自由议价。此规定是为了

A. 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

B. 缓和计划与市场经济之间矛盾

C. 运用新机制调节农民经济生活

D. 彻底纠正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曾说:“传统的农业对经济的发展是做不出很大贡献的,是现代农业则可以,给予农业足够重视的国家都取得较大的成绩。”结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这主要得益于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不仅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连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也成为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这说明雅典

A. 民主政治利于公民的言论自由

B. 借助喜剧形式完善民主政治

C. 民主氛围提升了公民创作热情

D. 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罗马法规定:“地方议会的议员不得被判处矿坑苦役以及矿场劳役,也不得判处叉架刑以及火刑。如果受到这种性质的判决,应该将其解救。但是,这不应该由作出判决的人进行,而是把情况向皇帝汇报,由皇帝根据其权威或变更刑罚的种类或将其开释。”这说明

A. 罗马法的实行具有差异性

B. 公民死刑判决最终由皇帝决断

C. 罗马法践行重罪轻罚原则

D. 民主制度的发展得以继续保障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罗马法中,将借与贷区分为“昔物犹存”、仍“以原物还主”的使用借贷与“本色已费”、“以他物代之”的消费借贷。此材料强调罗马法①从事实层面讲借贷②从权利层面讲借贷③保护私有财产④人人平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雅典的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罗马颁布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这两件史实的相同之处是

A. 依据财产多寡来划分公民等级    B. 协调贵族与平民关系来稳定社会

C. 创立司法陪审制度以稳定社会    D. 建立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统治秩序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A. 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B. 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

C. 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

D. 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名无实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沙龙”一词原意为“装饰有艺术品的足够大房间”,后来逐渐成为文人和艺术家讨论文学、艺术、哲学或时事的社交场所。17世纪出现于法国,主要给文人讨论文学艺术提供场所,18世纪则开始趋向哲学性质,法国沙龙宣扬思想和言论自由,成为思想家等社会精英相聚和交流重要场所。18世纪法国沙龙的盛行

A. 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B. 体现了民众民主意识增强

C. 反映了贵族势力日趋走向没落

D. 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882年,法国颁布《费里法案》,该法案将教育的领导权收归国有,设立了国民教育最高委员会,取消了耶稣会员施教和管理学校的权力。这一措施旨在

A. 加强对教育控制    B. 确立共和政体

C. 实现教育世俗化    D. 传播启蒙思想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近代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观念如此变化的根源是

A. 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

B. 英国国教的建立

C. 英国君主权力的限制

D. 英国经济的衰退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下表为德、英、美三国不同时期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1913年的工业指数为100),这表明

A. 垄断导致大国经济竞争激烈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美德逐渐取得工业垄断地位

D.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下表为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当时

A. 把发展农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

B. 注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C. 大力垦荒和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D.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A. 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B. 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

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人们也相信,在国家管理中也必须有人民的存在——香则任何政府都会发展成暴政,而体现人民参政的最好形式便是英国人发明的代议制,也就是说人民不必亲自管理国家,只需选派代表去组织政府……”该观点在1787年宪法中的体现是

A. 规定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B. 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C. 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 议会中多数党领袖组阁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权威千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材料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

A. 具有传统与近代混合性特点

B. 君主权力小仅是国家的象征

C. 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议员普选充分体现议会至上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宣传画,画中出现了当时热映的《星球大战》中的大量科幻战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表明美国推动新技术革命的决心

B. 体现了美国保持军备优势的思维

C. 反映了美国政府推动电影等产业

D. 说明了总统制度是国家根本制度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2017年8月4日新华社电称: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上周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尽管不满,特朗普于8月2日还是签署了这项法案,并发表一份怨气十足的文字声明,美国国会此举

A. 降低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使总统无权否决该法案

C. 行使了宪法赋予国会的职权

D. 使立法权凌驾于行政权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多年的全球化趋势造就了一个形式上的“地球村”,却没有建立起深度有效的全球治理结构。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世界布满了国际游戏参与者试图重构全球秩序的“先手棋”。材料中的“先手棋”说明

A. 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    B. 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C. 地区冲突己成世界新危机    D.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里根在其就职演说中指责过去为追求“充分就业”,滥用财政、货币手段去人为地扩张总需求,既削弱了储蓄与资本形成,导致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又过度刺激需求,加剧了通货膨胀。由此可知,里根政府

A. 严格控制市场货币供应量    B. 放弃货币主义经济政策

C. 实行凯恩斯主义经济主张    D. 恢复传统自由放任政策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0.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海外贸易分为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明初,朝贡贸易被作为朝廷怀柔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手段,政治色彩浓厚而经济功能较弱。由于不堪重负,明中叶以后对朝贡贸易有诸多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早在宋代和元代就有较大发展,但明初朝廷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来自蒙古人等北方势力的侵袭,消除东南沿海的倭患,民间海外贸易受到严禁。尽管如此,海上走私仍屡禁不绝。明中叶以后,民间贸易因政策放宽而得到发展,主要贸易对象从亚洲其它地区变为欧洲。明清海外贸易政策时紧时松,政策放宽时海外贸易就得到较大发展,贸易络不断扩大。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 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摘编自王信《明清外贸顺差、白银流入及对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为了更便利地筹措海外贸易资金和降低投资风险,一些国家建立国家银行,政府充当担保人;受政府扶持和保护的民间合股公司也应运而生。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16至18世纪时,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中西方海外贸易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驿站,是古代的中转接待场所。传递官方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员,以及往来路过的官员,凭有效函件可享受食宿、换马的服务。功能类似今天的邮局、招待所、兵站。明朝嘉靖年间,官员出差频繁,接待开支骤增。有些官员出行,车马随从成群结队,驿站苦不堪言。一旦州县衙门接济不上,驿站就会难以维系,甚至逐渐荒废。对此,海瑞建议以节约开支为核心进行驿站改革。然而,因为冲击了官僚集团“公物私用”的便利,而被长期束之高阁。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在海瑞建议的基础上,对驿站体系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改革。他首先从限制特权入手,下令禁止非公滥用,禁止加派人手,禁止多吃多占,禁止摊派私费等。驿站的额外负担大幅减轻,送信效率显著提高,经费开支压缩了1/3,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清驿递以恤民劳”,“小民欢呼歌诵”。遗憾的是,张居正改革只推行了10年,便在他去世后被废止。保守派借口“裁削过当”、“累民贫民”,呼吁“宽驿站之禁”,解除了驿站禁令。

——摘编自唐博<明末驿站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进行驿站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驿站改革失败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