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卷:5.1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 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 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D.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促进了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见

A. 人文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B. 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

C. 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

D. 远航探险促进了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6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B.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 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    D. 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匮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

A. 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二、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 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

C. 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D. 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6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B.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 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    D. 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匮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某位同学对新航路开辟做了如下评价:“它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之路;它是人类文明交融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该同学的评价中分别使用的史观是(  )

A.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B.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

C.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D. 社会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                B.传播了天主教教义

C.满足了资本积累要求                  D.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文明的交汇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 美洲    B. 非洲

C. 亚洲    D. 大洋洲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全球通史》描述道:“新开辟地的召唤力松弛了农奴制的束缚……农奴主必须减少自己的要求,否则,就要冒农奴们纷纷逃跑的危险……农奴制的削弱是欧洲扩张的先决条件。它造成了一种更易变动的社会,这种社会能积聚起资本,为探险、征服和殖民提供所需的组织和自由的劳动力。因此,欧洲诸国从事海外冒险事业的成功的程度与其摆脱封建束缚的程度成正比,并非偶然。”史家强调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欧洲封建制的瓦解

B. 欧洲农奴制的削弱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C. 封建势力雄厚的国家对外侵略成就大

D. 海外冒险事业的成功意味着农奴制瓦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人们在历史的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遭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遭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遭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遭遇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某国统治者只垂涎于海外的巨额财富,而忽视了本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它因占有海外财富而扩展得过快、过早,根本没有来得及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国是(  )

A. 西班牙

B. 尼德兰

C. 英国

D. 法国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托马斯·莫尔在其作品《乌托邦》(1516年出版)中虚构了一位航海家的美洲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共选举产生。该材料说明了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巨大

B.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进步思想的产生

C. 莫尔对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D. 宗教改革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所谓“商业革命”,其表现是(  )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 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③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6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许与其他国家贸易,而且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少数商人垄断,且集中于塞维利亚港。这一规定

A. 保障了西班牙海外殖民优势

B. 是西班牙衰弱的根源

C. 有助于增加西班牙财政收入

D. 限制了资本原始积累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一般认为,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专制,确立民主制度,但研究近代史时,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 新航路开辟

B. 《航海条例》的颁布

C. 代议制的确立

D. 英国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

立足于文明史观

正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是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的贸易货物多半为零碎小物件和羊毛织物,不适合印度市场。事实上,葡萄牙人完全低估了印度文明的水平和高级程度。这从达·伽马奉献给卡利库特统治者的礼物的品种——羊毛织物、帽子、成串的珊瑚珠子、脸盆以及罐装的油和蜂蜜——上可清楚地看出来;这类礼物肯定不会给人以好印象。因此,达·伽马与卡利库特通商之所以有困难,不仅因为当地阿拉伯商人的敌视,还因为葡萄牙(和整个欧洲)当时生产不出什么能使东方诸民族感兴趣的东西。欧洲制造品通常比东方产品质量差、价格高。达·伽马的一位同伴说:“我们没能……使这些货物按我们希望的价格出售……因为在葡萄牙能卖得300里尔的一件很漂亮的衬衫,在这里仅值……30里尔,而30里尔在这国家是一笔巨款。”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持续28年。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27 800多人,分乘208艘船。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27 550人,分乘61艘船,于1433年返回刘家港。郑和率领的船队在28年中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占城(越南南方)、苏禄(菲律宾苏禄群岛)、溜山(马尔代夫)、满剌加(马来西亚马六甲)、竹步(索马里准博)、麻林(肯尼亚马林迪)等。郑和宝船大型的长44.4丈(138米),宽18丈(56米),排水量约为14 000吨,载重量7 000吨以上。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郑和下西洋不仅留下了文字记录,而且对航海路线作了详细描述,绘制了《郑和航海图》,对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浅滩都作了可靠记录,是中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仑布(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哥仑布(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仑布(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我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摘编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解答梁启超的困惑。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