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卷:专题三之一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面材料节选自顾准1959年的日记,反映了当时11月4日,民工队来买菜的人说,村里的红薯已经吃光了,这应该是真的。刘引芝的父亲死了。肿病——劳动过度,营养不良。缝纫室张的哥嫂几乎同时死亡,也是肿病。1959年旱灾,1960年春夏,该会有多少人死亡呢?劳动队真是天堂。徐云周的孩子在这里吃了晚早两顿稀饭,欢喜得不得了。

A. 对“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 “大跃进”取得了重大进展

C.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 自然灾害是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当时的公私合营企业中,生产资料执掌于

A. 民族资本家

B. 集体

C. 国家

D. 地方政府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时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们有不同的态度

C. 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D. 毛泽东认为在工业战线搞群众运动是不对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 克服“大跃进”运动的弊端

C. 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

D. 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从1949年到1959年,中国城市人口从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增幅为72.58%。其主要原因是

A.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B. 公有制企业的广泛建立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D. 工业化建设的蓬勃开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44.8%。但从1952年下半年起,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升的社会现象。到了1953年,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

A. 通过大规模工业化而缓解

B. 受工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C. 产生根源是农民持粮惜售

D. 推动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义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问,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得到的。”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

A. 要一分为二地区别看待文革的错误和成就

B. 科技、外交方面的成就与文革时的政治生活无关

C. 文革并没有冲击到科技、外交领域

D. 这些成就是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和中期,下列经济措施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    )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  ②在农村地区实行土地改革  ③对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④在农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A. 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                            (    )

A.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 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 远远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里的“和平过渡”是指    (    )

A. 商业资本家由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过渡

B. 商业初级社向高级社的过渡

C. 商业公私合营向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过渡

D. 商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58年2月,为“加强田间管理”、保障“粮食放卫星”,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麻雀因“偷盗国家粮食”而在“灭四害”运动中被确定为“四害”之一加以捕杀。当时这一举措

A. 保障了全国各地粮食丰产

B. 是运动式经济建设的写照

C. 改善了人民公社生活环境

D. 是伪科学大行其道的表现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1961年起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对象是

A. 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B.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C.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 国民经济各部门失调的比例关系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说明该时期

A.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B.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D.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表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毛泽东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上述材料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A. 《论人民民主专政》    B. 《井冈山的斗争》

C. 《论十大关系》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一五计划编制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的任务目标分别为14.7%和4.3%,而实际工农业年均增长分别为18%和4.5%。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编制

A. 谨慎并留有余地

B. 背离当时的国情

C. 忽视了农业建设

D. 深受苏联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人们为打败强大美国而欢欣鼓舞时,毛泽东告诫大家:“1950年时美国的钢产量是8700万吨,中国只有61万吨,双方相差140多倍。”这体现出

A.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B. 中央发展重工业的愿望

C. 战争胜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D.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终止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64—1980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城市4个,扩建了70余个新兴工业城市,重工业成为这些城市的特色。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化

A. 制约了城市体系的均衡发展

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受到了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

D.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前

A.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B. 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C. 工作的重点不足发展经济

D. 较封闭导致世界史研究落后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A. 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B. 大跃进的“浮夸风”

C. “文革”的严重错误

D.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材料二社会-经济模式与欲望形态的转型对比表

 

 

欲望形态

社会

经济模式

节俭主义

传统社会

计划经济

消费主义

工业社会

市场经济

 

 

——摘编自王宁《从节俭主义到消费主义转型的文化逻辑》

材料三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能够出口的主要物品是农产品。如果在国内消费方面,不能节省出农产品去出口,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进口机器装备来进行工业建设。因此,全国人民应该自觉地节省凡属可以节省的消费品,以便供应出口。减少消费,当然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在两者中间选择一个:或者是暂时减少可以减少的消费,以便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此来建立我国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在将来迅速地增加各种消费品的产量;或者是尽其所有在国内消费掉,因而不能建设工业,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全国人民自然应该选择前者,不应该选择后者。

——《陈云文选》1954年“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材料四“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用新中国初期的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