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同步测试 (4)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世纪20~30年代,美俄两国分别实行新政,进行了重大制度的创新,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均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B. 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 都符合了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 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推行贸易自由化                   B.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C.扩大进出口数额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图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示意图。图中A、B两点间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实施罗斯福新政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西方史学家评论罗斯福新政:“政治动乱的另一表现是罗斯福在1932年的选举中取得了彻底胜利。随即而来的‘新政’起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使种种极端主义运动归于无效。”下列罗斯福新政的哪些措施起了“安全阀”的作用

①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②规定公平竞争法则,要求各行业遵守

③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④使职工拥有股票,实行“人民资本主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A. 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 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 促使一些国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导致了经济“滞胀”问题的出现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A. 生产相对严重过剩

B. 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 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 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A. 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 与美国“冷战”

D. 消除了西方国家的矛盾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有关美国历史发展的图片和漫画,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②富人的钱财来源于疯狂的股票投机

③漫画生动体现了经济危机来临前美国的社会状况

④处于悬崖上危机四伏的是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代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撰写了一篇题为《作用不算大,危害却不小》的评论文章,以评价某一经济政策,该文的主要内容最可能涉及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    D. 罗斯福新政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 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 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 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苏共的某次全会上,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这样的评价:个人集体,随心所欲,自我吹嘘,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对外不慎。该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

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 

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困境。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这里“右转”的意义是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    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88年开始,一些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掀起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浪潮。这里所说的“乘机”是指

A. 1988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B. 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宣布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C.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D. 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题文)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 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

A. 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 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

C.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 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到198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8%。对于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股票分散化这一社会趋势

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吸收大量资金

③松下幸之助因此失去了对企业的决策权

④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列宁曾经认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寄生的资本主义。但如今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相对稳定,看不出垂死的迹象。这主要

A. 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

B. 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C. 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和发展

D. 说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钱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