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7-2018年学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宗法制度有利于稳定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西周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它

A. 缓和了西周的社会矛盾,维护了贵族特权

B. 保证了周天子的权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C.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并被历代王朝继承

D. 有助于解决权力、财产继承等方面的矛盾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 通过分科考试选官的制度正式形成

B.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 雕版印刷开始进入“黄金时代”

D. 政府对市场交易的管理逐渐松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原为文学的代名词,是指古代中国文学中的

A. 唐诗和宋词

B. 《诗经》和楚辞

C. 楚辞和汉赋

D. 《诗经》和元曲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图示的工具或技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制和应用的,其中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 耧车

B. 筒车

C. 犁耕法

D. 翻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白瓷闻名于世,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 西汉

B. 东汉

C. 唐朝

D. 北宋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为此

A. 秦始皇设立丞相,帮助自己处理政事

B.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C. 唐太宗分割相权,保证皇权的独尊

D.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设立内阁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材料评述的是

A. 太平军西征

B. 英法联军侵华

C. 武昌起义

D. 国民革命军北伐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为近代日本发动的黄海大战的图片。此战的直接影响是

A. 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B. 中国的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C. 日本在北京至山海关驻兵

D. 日本控制了该海域制海权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问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913年,章太炎公开发布自己的征婚广告(下图),它反映出当时

A. 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B. 征婚成为主要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D. 征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仍带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人在日记中写道:省城各学校之学生,各执小旗,书讨卖国贼等字,奔走呼号……询系留日学生因驻日公使章宗样将青岛私卖于日本,追章返国至天津,用炮击章,而步军统领捉拿19人下狱,议治该留学生之罪,都中各校一齐罢课,以救在狱之学生。该日记写于(     )

A. 19195    B. 19274    C. 19377    D. 19455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鲁迅说:“凡是关心现代中国文学的人,谁都知道《新青年》是提倡‘文学改良’,后来更进一步而号召‘文学革命’的发难者。”最早提出“文学改良”的是

A. 陈独秀

B. 蔡元培

C. 胡适

D. 鲁迅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据北洋军阀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增长为15500多万元,增加150%;同时,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1914年只占总数的4%,1920年增为14%。这一时期

A. 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

C. 列强加大了对中国资本输出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开展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的决议指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遵行此议决”。依据这一决议的精神,中国共产党

A.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B. 推动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 发动武装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 停止反蒋斗争,进行全民族抗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35年,由张寒晖创作的歌曲《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与这首歌曲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太原会战

D. 辽沈战役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表是摘录于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 北伐先遣战江南

B. 三次反“围剿”

C.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挥师过长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图为《1952年与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主要数据对比》,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耕作工具的改进

B. 农业合作化的推动

C. “包产到户”的推广

D. “南方谈话”的发表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 《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中,最有利于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是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提到的事件是指中国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神舟5号”成功返回地面

D.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针对香港立法会部分候任议员在宣誓仪式上公然宣扬“港独”,侮辱国家和民族,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其中包括“未进行合法有效宣誓或者拒绝宣誓,不得就任相应公职,不得行使相应职权和享受相应待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解释

A. 有助于促进香港回归和社会稳定

B. 是海峡两岸交流往来的政治基础

C. 是坚持“九二共识”的直接体现

D. 是维护“一国两制”的重要举措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7年2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英国等国起草的有关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由于中国、俄罗斯等国投了反对票,草案未获通过。中方认为此草案无助于解决叙利亚化武问题,无助于推进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中方坚持通过和平、对话和政治方式来解决叙利亚问题。中方这一做法主要表明

A. 中俄通过结盟来共同对抗西方国家

B. 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组织的有关活动

D. 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 《民主政治的起源与发展》

C.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下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列宁使用此身份证回俄国的主要目的是

A. 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

B. 建立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C. 号召人民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D. 组织暴力革命推翻俄国政府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这25%下降到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下列哪项措施最易导致上述现象

A. 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B.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C.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D. 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北约组织的成立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十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A. 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 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表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以下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年代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1.9

2.5

3.6

6.8

3.4

2.8

3.4

 

 

A. 反映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B. 反映出“自由放任”政策适应了新发展

C. 反映出“混合经济”带来了新效应    D. 反映了“新经济”模式推动持续增长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苏联解体以后,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A.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B. 美国主导,多极格局形成

C. 冷战结束,美国独霸局面形成

D. 多极合作,联合遏制美国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

A.

B.

C.

D.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905年,中国同盟会把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政治纲领,写进了同盟会章程。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中共“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详细信息
35. 难度:困难

下面这枚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加入某一地区性国际组织而发行的。该组织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二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材料三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于先秦时期的哪一本儒学典籍?两宋时期儒学体系先后有了怎样的发展?请列举一位当时的代表人物。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在“人体”研究引领下,16世纪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在“天体“研究影响下,17世纪的欧洲在科学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类型书籍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的直接作用。“中卷”类型书籍的传播反映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重点有何发展?

(4)据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思想解放与科学创新两者的关系。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1月到1740年6月,北欧瑞典货船“哥德堡号”开始首次广州之行。

“哥德堡号”复原图

18世纪中期“哥德堡号”来华航线

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

——选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资本主义的扩张……揭开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第二产业革命的相继发生,交通运输和电信通讯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扩张活动使全球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以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哥德堡号”到东方的航路早在15世纪就已开通,为这条航路的开通做出过贡献的航海家是哪两位?

(2)材料二中的“14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间,以此为代表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提出了把全球化分为几个阶段的观点,按此观点,材料三所述应属于第几阶段?据材料三,指出促成“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4)世界市场的形成给近代中国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分析指出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原因。

(5)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采取了许多积极的举措。请结合所学,指出这一阶段取得的成就。

 

四、简答题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法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罗马统治者一直注重用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请问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指出罗马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影响。

(2)美国在独立之初,为改变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局面,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20世纪初的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该成果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4)请列举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

(5)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制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